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6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31.
为分析施工情境中危险识别注意资源动态投入分配规律,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挖掘危险识别注视轨迹序列,以表征注意资源投入分配变化,并采用k-means聚类、注视熵、Needleman-Wunsch全局序列对齐算法和统计等方法,深入挖掘注意资源在危险目标中投入和分配等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事人危险识别各阶段注意资源呈现从显著目标到高危目标的投入变化趋势,危险识别注意资源分配随情境复杂因素呈现零散、均匀的空间特征,分配无序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解决侵彻引信用磁电传感器在不同侵彻环境下输出特性难以预知的问题,掌握不同结构参数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方法 基于一种新型磁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提出一种联合仿真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利用ADAMS软件进行磁电传感器惯性系统的力学特性仿真,另一部分是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传感器机电转换元件的磁电特性仿真,仿真模型的输入是战斗部在穿靶过程中的过载信息。通过磁电传感器在多次冲击加载试验中获取的实测数据,对仿真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改变仿真模型的相关参数,模拟并分析传感器结构对仿真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 仿真穿靶时间的平均绝对误差约为138 μs,穿靶时刻仿真电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9%。在给定力学环境的前提下,侵彻引信用磁电传感器中的线圈与磁铁的相对高度会影响输出信号的正负、幅值以及波峰出现的时间,线圈匝数、线圈与磁铁之间的间隔仅对信号的幅值产生影响。结论 仿真误差在可控范围内,验证了联合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该仿真模型可以为侵彻引信用磁电传感器的设计提供指导,并为后续进一步验证侵彻引信起爆控制系统的性能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3.
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警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分析了目前我国冶金企业的事故预警现状,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冶金企业事故预警体系建设中,通过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等技术实现对事故征兆的动态感知,融合各种通信网络,将信息准确传输到应用层进行预警分析,预测状态的发展趋势,并在警情转化为事故之前及时解除危机,使工作重心由事故处理转变为事故预警,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4.
随着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面临的电磁兼容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RFID中电磁兼容问题的分析是解决RFID中电磁兼容问题的前提。论文首先总结出了RFID系统内部存在的主要电磁兼容问题,然后分析了RFID在应用中产生的辐射问题及它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了目前对RFID中电磁兼容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及解决RFID中电磁兼容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5.
通过三个定理的证明,提出了对称可识别模型,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对称可识别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6.
本文总结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的经验,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策划、识别评价方法的选择、环境因素识别和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7.
138.
跟踪拍照识别白鱀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1986年起开展了照相识别白豚的研究。通过反复试验,采用多船弧形跟踪、单船切入拍照的方法,在观察到白豚的48天中,共拍得1600张照片并从中识别出10头白暨豚。除了白暨豚背鳍上的自然标记能有效地用于个体识别之外,豚体上的色斑、图象等亦能用于个体识别。作者由此获得了白豚群体组成变化和迁移距离等科学资料,对深入研究白暨豚生态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海涛 《安防科技》2003,(1):23-24,2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极大充盈.任何好的产品,投入市场不久,几乎都会马上出现假冒伪劣制品.如何做好产品的防伪工作,是广大厂商和消费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查询识别类防伪技术是指利用电话、无线传呼、传真、互联网等通讯手段进行即时查询识别的防伪技术,是近几年才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防伪技术.目前这类技术主要有纯信息的密码防伪技术和以网络查询为主的结构纹理网络防伪技术两大类.其优点主要是查询方便快捷,利用电话、无线传呼、传真、互联网络等通讯手段即时查询.  相似文献   
140.
方才 《安防科技》2003,(1):55-56
经过几年的努力,养老保险、职业介绍、民政救助、公积金和户籍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一卡通”工程,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指纹IC卡技术(在IC卡中加入个人指纹信息)使涉及到社会保障的日常事务尽快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已成为可能。退休人员要继续得到养老金必须定期到社会保险机构去按指纹。也有通过邮局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