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70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31.
基于在线监测与人工水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背景数据的收集,制定了系统化的监测方案,实现了区域内各污染物负荷的定量化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在提质增效的"挤外水"中,污水管道入渗地下水的去除可将污水厂水质浓度提高36.01%;工企业污水的污染物负荷贡献率较低,部分企业需在预处理后继续排入污水处理厂;"收污水"中,对水厂浓度提高影响较大的是城乡接合部散排污水,全部纳管收集后,污水厂水质浓度将提高30.30%。同时,雨水管网混流污水与过河管道漏失污水虽对污水厂水质浓度的提高影响较小,但也会带来水体污染的危害,仍需进行改造纳管。  相似文献   
432.
珠江口水体组分的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珊珊  王永波  扶卿华  尹斌  李云梅 《环境科学》2014,35(12):4511-4521
水体组分吸收特性是水下光场和水面光谱的主要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水体光学特性的认识和水质参数的遥感反演.基于2013年7月珠江口水体30个样本的实测数据,对珠江口水体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浮游藻类和CDOM的吸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总颗粒物吸收特征为非藻类颗粒物主导类型;2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遵循指数衰减规律,主要来源是陆源性输入,指数斜率Sd均值与空间变化幅度高于内陆二类水体;3多项式关系能较好地表达aph(440)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而aph(675)与叶绿素a浓度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辅助色素对浮游藻类吸收系数的影响主要在短波波段,长波波段叶绿素a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比吸收系数随叶绿素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呈现幂指数衰减规律;4CDOM输入以陆源为主,光谱曲线在紫外波段250~290 nm之间存在一个吸收肩,按光谱特征分段拟合Sg值能够更好地表达CDOM吸收特性,M值与A段(240~260 nm)的斜率Sg值呈现较强的正相关,珠江口水体的M值较小,CDOM中腐殖酸含量较高;5珠江口水体非色素颗粒物吸收在总吸收中占主导地位,浮游藻类吸收对总吸收的贡献远小于非色素颗粒物,CDOM吸收对总吸收的贡献最小,当CDOM中腐殖酸含量较高时,CDOM对水体总吸收的贡献大,腐殖酸含量较低时,CDOM对水体总吸收的贡献小.  相似文献   
433.
根据2011年4月份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上游海域DO及其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对DO与盐度、p H、COD、NH4-N等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缺氧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底层海水缺氧与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珠江口在东江干流入海口到东莞江入海口之间海域的表、底层海水均处于缺氧状态,多数站点海水中DO含量低于3.5 mg/L;COD和NO3-N含量沿径流方向降低;NH4-N沿径流方向升高;DO与CO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H4-N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物耗氧作用明显;在东莞新沙城近岸、淡水河入海口和太平水道DO极低的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434.
本文以珠江口水环境监视性监测为研究对象,借鉴欧盟水框架协议监测分类方法,明确监测目的,根据河口生物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采用逐步修正的方法(Step-by-step Approach)对水环境监视性监测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和实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珠江口水环境监视性监测体系。其中,监测站位的优化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克里金法和专家评判法;监测方案其他内容的优化主要采用专家评判法。  相似文献   
435.
张学庆  王兴  刘睿  赵骞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1):20-26,67
河口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对河口的泥沙输运和地形地貌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研究了辽河口在潮流和径流相互作用下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情况。结果表明:辽河口潮能通量最大的区域集中在盖州滩东南侧以及双台子河河口和大辽河口河道急剧缩窄及拐弯处;在两个河口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潮能耗散增强,丰水期耗散能量总体上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在大辽河口,大潮期间的各水期的耗能率约为小潮期间耗能率的两倍;一个潮周期内潮能通量最大值出现在高潮时刻,其值为56.08 KW/m,河流段最大值发生在河道拐角处,低潮时潮能通量最小。潮能通量和耗散的分布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辽河口海域的动力过程和河口沉积动力过程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6.
针对山东某化工有限公司皂化废碱焚烧静电除尘器投运一段时间后,由于灰斗的布置形式、内部结构及出灰口设置存在问题,出现了灰斗严重堵灰,因此从设计角度探讨了皂化废碱焚烧静电除尘器灰斗的优化改进,解决了堵灰问题,保证了除尘器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37.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进一步阐明浙江遂昌柘岱口地区碎斑熔岩地质特征及成因。宏观上划分了碎斑熔岩相带,查明了碎斑熔岩时空分布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微观上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等方法研究该碎斑熔岩。研究区碎斑熔岩受控于柘岱口—湖山NE向大型火山构造洼地复活型破火山,具有侵出—溢流特点,为复合穹丘状地质体。岩浆演化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具有分异岩浆"溢流—侵出—侵入"过程。岩石具有典型的连续不等粒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富碱,K2O+Na2O为8.54%~9.25%,A/CNK为0.88~1.04,为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Rb、Sr、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成岩温度为803℃~884℃,具有高温浅成特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23 Ma,为早白垩世中期九里坪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壳—幔混合I型碎斑熔岩,属于活动大陆边缘靠板内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38.
珠江口地区沉积物中酚类物质污染及其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并分析了珠江口、横门水道及附近鱼塘沉积物中4种美国EPA优先控制氯酚化合物(CPs)和双酚A(BPA)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4种USEPA优先控制CPs化合物中,五氯酚(PCP)和2,4-二氯酚(2,4-DCP)的检出率为100%,2,4,6-三氯酚(2,4,6-TCP)检出率为30%,2-氯酚(2-CP)的检出率为0,PCP、2,4,6-TCP、2,4-DCP的干重质量比范围分别为0.57~4.30 ng/g、0.25~2.18ng/g和0.17~7.20ng/g;BPA的检出率为100%,质量比范围为0.58~2.16ng/g.上述酚类物质在河流沉积物中的质量比均高于它们在鱼塘和珠江口沉积物中的质量比.多元回归分析显示,4种CPs化合物、BPA与pH值和有机质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参照SSB阈值和EC/PNEC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珠江口地区沉积物中CPs和BPA等酚类物质导致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439.
深圳湾水域中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圳湾水域采集沉积物、上覆水和悬浮颗粒物样品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锌。湾内沉积物中锌、镉、钴和镍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高于湾外,体现了沿岸污染径流输入的影响。悬浮颗粒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再分配导致两相间金属浓度显著相关,从湾内向湾外,铜、镍锌的浓度梯度在异相间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440.
刘国卿  张干  李军  刘向  彭先芝  邹世春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08,29(12):3320-3325
分冬、春航次采集了珠江口及南海北部近海海域大气样品,同时以广州和中山作为陆基对照点,对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为HCHs、DDTs和氯丹,其含量范围分别为 13~99、 73~390、 63~224 pg/m3(冬季航次)和10~106、 429~1 003、 1 724~9 638 pg/m3(春季航次).总体而言,春季航次期间的大气OCPs含量普遍高于冬季航次.研究发现,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OCPs主要受控于陆源污染的影响,呈现近陆点高和远陆点低的特点.大气中 α-HCH的含量已显著降低,而高含量 γ-HCH的检出与林丹的继续使用有关,“新”DDT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氯杀螨醇的生产和使用以及船舶防污油漆中使用的滴滴涕.春季航次期间大气氯丹含量的高值,源于白蚁高发期氯丹的大量使用以及来自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长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