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7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994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171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2110篇
基础理论   304篇
污染及防治   412篇
评价与监测   32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应用场景是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依托实际工程,对用于履带制造、高分子材料生产、合成革制造废气治理的同批次Pt-Pd/γ-Al2O3整体式催化剂进行取样(分别记作S1、S2、S3),在实验室评价系统中表征样品的催化性能并分析失活原因。结果表明,S1、S2、S3的催化活性均有所下降,S3上乙酸丁酯和丁酮的最大转化率不足80%,且产生大量乙酸等异味中间产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扫描电镜(SEM)等表征结果显示,S2、S3的失活与载体烧结、贵金属流失和团聚及催化剂供氧能力变差有关;S1的失活可归因于催化三氯乙烯引起的积碳,可通过高温空气煅烧得到再生;S1、S2、S3的PdO含量均降低,表明催化剂的失活与氧化还原能力变弱有关。研究结果可为...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酸化对中马村矿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用同一体系酸液的不同配方对中马村矿粉状煤样进行了溶蚀试验,并开展了饱水煤样酸化前后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中马村矿高阶煤优选出的多组分酸最佳配方为质量分数6%HCl+质量分数3%CH3COOH,质量分数2%KCl作为防膨剂,添加适量SDS协同酸化,酸液浸泡煤样最佳时间为24 h; 2)经优选出的最佳酸液浸泡的6组煤样的t2谱谱面积皆大于酸化前,酸化时间24 h时的煤样t2谱谱面积约为酸化前谱面积的1.83倍;3)酸化前后煤样中水在各孔径上的比率表明,优选多组分酸溶蚀掉的矿物质主要存在于中马村矿煤样的小孔中。研究成果能为多组分酸对中马村矿低渗煤层酸化增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考察系统负荷(以COD计)为11.36 g·(L·d)-1时,6种不同进料频率下,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中温厌氧共发酵过程中产气量、气体组分、SCOD、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变化,旨在明确进料频率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结合单一VFA的产甲烷动力学特性,探明系统不稳定的原因。结果表明,进料频率较高时,进料周期内系统的气体组分、SCOD和pH无明显变化,产气量呈线性增长,且基本无VFA积累。随着进料频率降低,进料初期过快的水解酸化导致SCOD和VFAs浓度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而导致pH和甲烷含量波动明显。当进料频率为1 次·d-1时,系统中pH降至7.5,甲烷含量降至45.4%,丙酸占总有机酸的比例最高可达87.9%。相比乙酸而言,丙酸在甲烷化过程中存在的延滞期(1.21 h)及较低的甲烷化速率(5.01 mL·h-1)可能是导致存在丙酸积累的低频进料系统中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废弃挠性PCB是资源化价值高的电子废弃物之一,正需环境友好的方法回收其所含的多种有价金属。采用显微镜对破碎后的挠性PCB粉样进行解离情况观察,发现破碎法难以将挠性PCB中的金属与非金属解离。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研究挠性PCB粉末粒度大小、添加量、培养液初始pH、菌接种量、活化时间以及FeSO4·7H2O添加量6个因素对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浸出挠性PCB中金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f菌不能浸出挠性PCB中Au,但Cu、Ni可以有效浸出且最优化条件为:10 g·L-1挠性PCB、粒度0.25~0.42 mm、培养基初始pH 2.5、菌接种量5%、菌活化时间5 d、FeSO4·7H2O添加量30 g·L-1,金属Cu的浸出率达到90.1%,比未接种处理高出42.4%;金属Ni的浸出率达到了85.9%,比未接种处理高出了32.9%。因此,采用生物法可环境友好地回收挠性PCB中Cu、Ni,有利于废弃挠性PCB的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85.
以西北高原地区某铁塔厂酸洗车间为重点区,对场地开展系统的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该场地以重金属锌污染为主要污染因子,场地内土壤Zn浓度范围13.68~68 800 mg·kg-1,局部区域土壤pH异常、土壤Fe含量和Cl-浓度升高现象;土壤Zn污染垂向迁移深,多数点位Zn污染(Zn含量超过200~500 mg·kg-1)深度达10 m以上,少数点位污染深度达15 m以下,其中北区酸池5 m以内、南区酸池3 m以内和下水管道及两侧区域3~10 m深度范围内为重污染;场地土壤pH异常范围与锌污染范围一致,土壤Cl-浓度和Fe浓度与Zn浓度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土壤锌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辅助因子;现场速测的Zn含量与实验室总量测定结果一致性强,在pH异常区域的现场速测pH值与实验室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现场速测结果可作为污染表征的基础依据。推测酸池泄漏、含重金属洗液长期下渗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为场地污染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王真星  薛娟琴  李迪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0):5467-5471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水热法制备锡酸锌,考察了离子液体添加量对锡酸锌晶相、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EM分别对锡酸锌的晶相和形貌进行研究。通过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对锡酸锌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当[Emim]BF4添加量为0.5 mmol时,制得的八面体锡酸锌结晶度高且对染料亚甲基蓝有较高光催化降解能力。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羟基自由基是光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87.
雷春生  朱晓峰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0):5743-5748
通过盐酸活化高岭土,再利用浸泡-还原法在其表面负载金属Pt颗粒,制备出甲醛氧化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面电镜(FE-SEM)、透射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酸化处理后的高岭土的比表面积增大近1倍,负载金属Pt颗粒后作为催化剂,室温氧化甲醛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性能,甲醛初始浓度为200 mg·m-3左右,催化氧化1 h后,甲醛剩余浓度仅为50 mg·m-3。连续循环5次,催化氧化性能变化不明显,具有稳定的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8.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稻草秸秆,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并对混合培养中同一平板上不同区域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比较。纯培养和混合培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对比研究表明,两株菌的混合培养较其纯培养有更强地降解稻草的能力。在混合培养过程中检测到C15H24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属于双环倍半水芹烯和环己二烯类物质,均是倍半萜烯,证实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绿色木霉混合培养时的拮抗机制。同时发现环己二烯类物质仅在混合培养中的混合区域检测到,表明混合培养中混合区域较之非混合区域具有更强的竞争表现,分区域检测降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能更好地研究混合接种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9.
采用振荡平衡法对富里酸(FA)吸附TNT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其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FA对TNT的吸附量先减少后增加,pH=7.0时吸附量最小;随着离子强度(IS)的增大,FA对TNT的吸附量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FA对TNT的吸附量逐渐减少;ΔH0=-5.62 kJ/mol、ΔG0 S0 < 0,表明FA对TNT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反应,且吸附过程中系统的无序性降低。FA对TN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偶极作用力以及氢键力,并且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0.
选取一定目数范围的活性焦,用3种酸(HCl、H2SO4和HNO3)、3种碱(KOH、NaOH和NH3·H2O)和酸碱两步(HNO3和KOH)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对比这几种方法改性的活性焦对烧结烟气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0~40目范围的活性焦脱硫性能最好;HCl改性活性焦的脱硫性能基本无变化,HNO3改性后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H2SO4改性反而降低了活性焦的脱硫活性;KOH和NaOH溶液改性活性焦对其脱硫性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其中KOH改性效果更好,NH3·H2O改性基本无影响;先KOH后HNO3两步改性的活性焦效果最佳,并且能维持一定时间100%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