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土壤生态系统中黑碳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学玉  易卿  禹红红 《生态环境》2012,21(1):153-158
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C02浓度自1750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农业生产活动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因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高度集约化的粮食、食物生产等农业活动都有可能增加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遏制和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是当前的热点问题,黑碳这一物质形式有可能为这一问题的缓解或解决提供新途径。生物质黑碳是生物质材料在低氧或无氧状态下经热裂解而形成的一种富含碳元素的有机连续体,其中碳(C)元素的含量高达70%-80%,并且大多以稳定的芳香环形式而存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所形成黑碳的80%以上最终都要归于土壤,且由于其较强的抗分解能力而长期滞留于土壤环境中。利用黑碳的这些特性及其碳封存能力,实施积极而有效的土壤管理措施,有可能增加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碳储存,从而为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新的机遇。在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描述了土壤中黑碳的来源及其增加土壤碳储存、减缓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潜力;阐释了量化土壤中黑碳的重要性以及精确测定土壤黑碳含量的关键所在;揭示了黑碳在土壤环境中的稳定性,探讨了外源黑碳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了黑碳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揭示这些问题有助于客观评价黑碳能否作为一个有效的土壤有机碳库,也益于明确黑碳在全球碳循环以及中国农业减排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82.
碳捕获与油藏封存CO_2气源途径经济性比较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新  罗东坤 《环境工程》2015,33(4):150-155
气源是影响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以CO2气藏、含CO2天然气藏和高能耗企业废气三种气源途径为对象,研究了气源途径的经济性比较方法,构建了P1、P2指标及其计算模型,并对模型中经济要素在不同气源途径下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上述方法对中国现运行的三个捕集示范项目进行了实例验证。该研究的方法可以为CO2-EOR项目气源途径选择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3.
气相色谱法测定城市自来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有机氯农药经有机溶剂如环已烷的萃取浓缩后,由高纯氮气载入色谱柱进行分离,载有有机氯农药的氮气进入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后,其出峰顺序为①α-HCH②γ-HCH③β-HCH④δ-HCH⑤P,P-DDE⑥O,P-DDT⑦P,P-DDD⑧P,P-DDT。用该方法测试的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添加10ug/L级待测物时,各种待测物的回收率为9350%~9906%(3次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18%(7次测定平均值)。最低检出量为005ug/L~033ug/L。文中阐述的方法改进了现有的GB5750-85方法中的萃取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也给出了几种常见有机氯农药最小检出量,并在检测水源水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4.
10种多氯联苯和16种有机氯农药的分离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离-检测10种多氯联苯(PCB10)和16种有机氯农药(OCP16)分析方法,优化了影响RP-HPLC分离PCB10和OCP16的影响因素,如流动相、流速和紫外吸收波长等色谱条件,PCB10和OCP16混合液经RP-HPLC分离后的2个洗脱馏分样品,前处理后,用毛细管GC-ECD测定,结果表明,RP-HPLC分离PCB10和OCP16,除CB-28和CB-52与有机氯农药没有分离开外,其它8种多氯联苯与16种有机氯农药可以完全分离开;可以用RP-HPLC分离制备PCB10和OCP16的标准溶液,其最低制备浓度均为0.010 ng·ml-1.  相似文献   
85.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氯氟烃,海水用Niskin采水器采集,将海水转移玻璃注射器中储藏直到分析。把大约30mL海水引入到一个玻璃气提器中,用高纯氮气将溶解在海水中氯氟烃(CFC's)吹扫出来浓缩在冷捕集器中,然后把捕集器加热,用高纯氮气CFC's送入气相色谱分离柱,CFC's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出。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分析测定水体中氯氟烃。  相似文献   
86.
针对不同抽水井捕获半径及驻点获取方法存在局限性和误差的问题,以潜水、承压水2个类型污染场地为例,分别采用实测法、解析解公式法、数值模拟法3种方法计算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值;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3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精确度;探讨了不同类型污染场地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的最适宜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承压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小,为3.2%;对于水位降深相对于含水层厚度不可忽略的潜水类型,解析解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误差较大,为80.7%;在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时,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误差值不超过10%。因此,当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符合解析解公式假设条件时,可采用解析解公式法获取单井捕获半径及驻点,否则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或实测法获取相关参数。研究成果为不同类型污染场地选择合适方法获取捕获半径及驻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7.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苦味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建立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水中苦味酸的方法。水样中的苦味酸经次氯酸钠氯化衍生后,经正己烷提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考察了萃取溶剂和次氯酸钠加入量对萃取的影响。在优化萃取条件下,苦味酸在25~5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苦味酸的回收率为83.0%~91.74%,相对标准偏差为1.79%~3.82%。  相似文献   
88.
控制CO2的排放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对合成氨工业实施节能减排是实现中国CO2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中国合成氨企业的产能、产量数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合成氨工业的CO2排放现状和点源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合成氨工业CO2封存与捕获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对国内外碳捕获与封存的发展现状、争论焦点、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地缓解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构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世界各国由于在认识差异、经济背景、国内立法、利益相关者博弈等多种背景影响下,碳捕获与封存的发展前景仍不是特别明朗,各国在技术领先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竞争还存在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90.
水体中常见无机阳离子对TiO_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6种水体中常见的阳离子(Na+、Mg2+、Ca2+、Al3+、Cu2+、Ni2+),分别考查了其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从光吸收、无机离子本身的性质对光生电子的捕获及传递等讨论了上述离子影响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其不能捕获光生电子,Na+、Mg2+、Ca2+本身对TiO2薄膜光催化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Al3+吸引电子能力较强,成为光生电子和Cr(Ⅵ)之间的桥梁,促进了Cr(Ⅵ)的还原;浓度为1 mmmol/L时,Cu2+显著地促进了Cr(Ⅵ)的光催化还原,其主要原因是Cu2+捕获光生电子的能力很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浓度大于10 mmol/L时,Cu2+形成单质Cu以及对紫外光的吸收都使促进作用降低;Ni2+未充满的d轨道具有获得并传递光生电子的能力,也促进了Cr(Ⅵ)的还原;在浓度同为1mmol/L时,对Cr(Ⅵ)光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依次为:Cu2+Al3+Ni2+Na+、Ca2+、M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