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48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油罐扬沸火灾热辐射强度难以计算的问题,采用分阶段法计算油罐扬沸火灾热辐射强度.采用圆柱火焰模型计算油罐扬沸火灾中准稳态燃烧阶段的热辐射强度,结果与试验值一致.建立油罐扬沸阶段的油品沸溢半径计算模型,并结合点源模型计算扬沸阶段的热辐射强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油罐扬沸火灾油品沸溢半径和热辐射强度,特别是扬沸阶段的热辐射强度,可为降低油罐扬沸火灾的热辐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2.
稀性泥石流的平均运动速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的运动速度是泥石流动力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参数。稀性泥石流是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泥石流类型,准确而简洁地计算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非常重要。现有的稀性泥石流平均速度经验公式,在使用上和适用地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稀性泥石流观测资料中的体积浓度与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和阻力特征的关系,得出了一个新的计算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的经验公式,该公式能适应各种类型的泥石流沟,适用于一般急流的稀性泥石流;对于缓流稀性泥石流,计算值与观测值相比偏大,但很接近;不适用于缓慢稀性泥石流。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使用简洁,计算稳定,与其他方法计算的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很接近。该速度计算经验公式也适用于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上游沟道,但对于堆积扇上的速度,计算值偏大,且越往堆积扇的下游,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193.
山东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谱分析方法,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计算了2004~2007年期间山东地区44次3级以上地震的波谱,估算了地震矩、拐角频率、应力降、震源破裂半径,讨论了各震源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拐角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矩与震级、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地震矩与震源破裂半径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4.
针对油库汽油泄漏应急预案中关于“人工回收汽油”的误区,以装油罐车发生大面积泄漏为例,通过泄漏模型和泄火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其中基于泄漏模型计算表明,罐车内汽油将以22.52 kg/s、3.0 m2/s(10 mm油层)的速度快速泄漏、扩散,在硬化且平坦地面不可能形成可用刮舀工具进行人工回收的油层厚度,在泄漏区域挥发形成的4‰生命健康影响浓度阈值的空气混合物,可引发人员中毒窒息事故。由此提出应急预案应按汽、柴油分类编制,对现行的汽油泄漏七字处置法增加“护”字、对汽油泄漏采用消防泡沫覆盖后再用水枪冲冼入事故池处理的方法取代人工回收、在收发储作业现场配置空气呼吸器等建议;基于池火模型计算表明,池火火焰高度、热辐射通量和伤害距离阈值与池火半径成正比,而火焰高径比和阈值净距半径倍率则与池火半径成反比,由此提出在汽油泄漏时,不宜近距离进行人工回收。当池火阈值净距半径倍率为2~2.5时,才能有效避免火灾对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5.
上期给大家介绍了汽车转向存在偏离特性及影响偏离角大小的因素,所以汽车在转向过程中,各个车轴都会存在不同转向偏离现象。而汽车是个运动的整体,因此前后轴不同的转向偏离角,就会产生影响车辆操纵的汽车转向三特性。这转向三特性不是抽象的,大家在驾车实践中会经常遇到影响转向操纵准确性的情况,如当你在高于40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196.
液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存在泄漏的危险性,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包括人员中毒、死亡和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灾害的发生。本文针对上述各种灾害的具体发生条件及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事故情景分析对液氯泄漏进行定量风险评价,识别具有最高风险的事故情景,并对一典型场所进行详细的后果分析,得出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危害半径。  相似文献   
197.
浆固碎石桩作为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其主要通过注浆改善桩体的加固效果,同时通过浆体渗透来改善桩周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减小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针对浆体对桩周土体的渗透作用,按照平面轴对称问题,推导出注浆渗透影响范围的计算方法和浆固区压缩模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验证了浆固区压缩模量计算公式的正确性。随后,利用数值计算分析,对浆固区影响范围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数值拟合得到了考虑注浆渗透影响的桩体等效半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对城市污泥填埋场填埋气集气井收集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考察了城市污泥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以下简称污泥渗透系数)对集气井影响半径的影响、集气井抽气负压随填埋时间的变化规律、填埋气的经济收集年限。结果表明,当抽气负压为25000~30000Pa时,污泥渗透系数分别取1.04×10-7、2.60×10-8、1.04×10-8m2/(Pa.s)时,集气井的影响半径分别为10.0~11.0、6.0~7.0、5.0~5.5m,过小的污泥渗透系数会严重影响集气井的集气效率,因此污泥渗透系数最好不应小于1.00×10-8m2/(Pa.s);随城市污泥填埋时间的增加,集气井抽气负压总体呈指数型降低趋势,从第8年起,抽气负压由起初的25000Pa降低到5000Pa以下,此时CH4产率约为2kg/(m3.a),到第20年时CH4产率接近于零,故从城市污泥填埋后第8年起,对填埋气继续进行收集的意义已经不大。  相似文献   
199.
针对受到挥发性有机物、农药污染形成的复杂有机污染地块,采用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开展中试试验,研究该技术在低渗透区(以粉质黏土/黏土为主)、污染程度复杂、污染严重条件下的技术有效性,同时研究该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升温规律及影响半径。结果表明,原位热脱附前期,位于加热井所构成正三角形的中心点的测温井以5℃/d的速率升温,当土壤温度到达95~100℃,进入潜热阶段,此时土壤中水分大量汽化,当升温达到100℃左右时,土壤中毛细水未完全去除,升温进入瓶颈期;综合考虑该地块原位热脱附的影响半径为1.5 m。  相似文献   
200.
马祥琴 《安全》2010,31(5):38-38
电动机运行时,轴承外圈允许温度不应超过95℃,如果超过这个值就是电动机轴承温度过高,也称电动机轴承发热。轴承发热是电动机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轻则使润滑脂稀释漏出,重则将轴承损坏,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今就轴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