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383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为保障新时期工贸冶金煤矿行业的安全发展,以典型金属材料——TC4钛合金、Q235钢、304不锈钢及铝、镁、锌、铜合金的摩擦火花颗粒为研究对象,探究金属材料摩擦区域温度、火花颗粒表面形貌、粒度特征及引燃特性。结果表明: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对摩擦火花的发生情况具有明显影响;高熔点、高硬度、低热导率金属材料——TC4钛合金、Q235钢、304不锈钢更易产生摩擦火花颗粒,其摩擦接触点最高温度分别为462℃、750℃、801℃。摩擦试件的压力和旋转圆盘的转速直接影响摩擦火花颗粒的粒径和单位时间的火花量:随着摩擦试件压力增大、旋转圆盘转速增加,摩擦火花颗粒粒径、单位时间火花量呈现增长趋势。摩擦火花颗粒能够引燃氢气空气混合物与酒精液雾,所形成的爆炸燃烧环境又加剧了摩擦火花颗粒的爆裂燃烧,加大了摩擦火花颗粒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32.
为预防不良情绪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避免不安全行为,从神经层面探究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决策过程及结果的作用机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1个刺激-2种按键选择(S-K1/K2)”的试验范式,开展脑电(EEG)试验,探究正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下,个体更倾向于作出不安全行为,也更容易冲动决策。相较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下P200平均波幅更小,表明负性情绪抑制个体早期对风险信息的注意力投入,干扰对风险信息的早期感知与侦测;N2平均波幅更大,表明负性情绪干扰风险信息分析过程,导致个体出现更大的认知偏差和认知冲突;晚期正成分(LPP)平均波幅更小,表明负性情绪严重干扰晚期注意力的持续投入,对风险判断过程造成更大影响。情绪通过干扰早期感知与侦测、影响风险信息分析和风险判断过程来间接影响行为决策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情绪作用的安全行为决策模型,该模型能够从情绪角度调节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733.
在役海洋桩基平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海洋桩基平台所在浅海区域牺牲阳极接地电阻和不同牺牲阳极方案的保护效果及施工量,为海洋桩基平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利用BEASY CP数值模拟软件,对桩基平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设计中阳极接水电阻和不同保护方案的保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在文中桩基平台所在海域内,所选牺牲阳极单支布置于海水...  相似文献   
734.
尚志海 《灾害学》2024,(1):11-16
风险感知研究一直是灾害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其理论研究在风险社会放大框架被提出之后便乏善可陈,急需引入新的理论全面解读风险感知过程。该文借鉴物理学上的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风险感知透镜效应框架。灾害风险感知就是灾害情景信息经过风险驿站接收、处理和传递,形成风险映像的过程。在风险感知的形成过程中,灾害情景和距离是影响风险映像大小的两大关键因素。灾害情景后果越严重,风险驿站感知的风险越大。在同一灾害情景下,随着灾害情景与风险驿站距离的变化,风险映像分别呈现实像与虚像,且距离焦点越近,风险映像越大。受灾者和旁观者视角的风险感知是有区别的,风险感知结果通过风险映像大小来评价。基于透镜效应的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也是对风险感知研究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35.
人工模拟地震动是目前开展海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地震输入分析。强度包络函数是人工模拟地震动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地震动的强度非平稳性特性,并对地震动持时起控制作用。目前的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均是基于陆域地震动记录统计分析得出,无法准确反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特性。因此,基于日本 K?Net 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实测地震数据库,分析海域地震动在时域中强度分布特性;提出适用于海域地震动的三段式强度包络模型,回归得到震级 M、震中距 R 及关键参数上升段 t1、强震平稳段 ts、下降段衰减率 c(无量纲)的计算表达式;研究震级、震中距对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海域地震动与陆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中关键参数上升段 t1、强震平稳段 ts、下降段衰减率 c 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3~52 s], [12~79 s],[0.037~0.173];震级对关键参数(t1tsc)的影响要大于震中距;与陆域地震动相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包络模型的下降段衰减率 c 相差显著,且各关键参数的分布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