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383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章应用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和表面黏弹性仪测定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二元复合体系的质量浓度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采出液的液膜结构。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水界面的界面剪切黏度值和界面张力值增大,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大;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水界面的界面剪切黏度变化幅度很小,但界面张力显著减小,颗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合能够形成稳定的聚合体,具有较大的界面剪切黏度值,较小的界面张力和较高的Zeta电位值;体系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水中悬浮物形成了类似"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82.
将硫酸铝和壳聚糖复配作为微絮凝助滤剂(AS-CTS),考察其强化过滤性能.利用分子量分级、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有机物的去除特性,通过Zeta电位、絮体粒径、分形维数的变化分析其强化过滤机理.结果表明:AS-CTS较AS、CTS强化过滤效果明显,在AS/CTS复配比为2:1、CTS投加量0.3mg/L,转速300r/min,搅拌时间2min的条件下,砂滤出水浊度能达到0.1NTU、颗粒物125个/mL,残余铝浓度0.02mg/L;浊度和颗粒物去除率较未加AS-CTS分别提高了58%、61.7%.AS-CTS强化过滤可有效去除分子量>30KDa的腐殖酸和1~3KDa间的色氨酸类蛋白、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AS-CTS主要靠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和界面化学作用,增加胶体颗粒在滤料表面的粘附;通过形成较大粒径和分形维数的微絮体,增强絮体向滤料表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83.
针对从云南某矿山废水中分离出的1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研究其活性菌体(AK)和非活性菌体(IK)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H、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初始Pb~(2+)浓度、背景阴离子和共存阳离子对AK和IK吸附Pb~(2+)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和FTIR分析进一步阐述2种吸附剂吸附Pb~(2+)的差异。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AK对Pb~(2+)的吸附量均高于IK。AK和IK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都能更好地使用Langmuir模型拟合。背景阴离子NO32-、Cl-和SO42-对AK和IK去除Pb~(2+)影响不大。Pb~(2+)、Zn~(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AK和IK对Pb~(2+)的吸附具有选择性。Zeta电位和FTIR分析表明,AK比IK具有更强的结合Pb~(2+)的能力,参与反应的基团主要是羟基、氨基和羧基。  相似文献   
84.
张北地震序列的尾波Qc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张北地震序列70条波形记录,计算了张北地区t=58.88s时的尾波QC值:QC(f)=132.6±20f0.96±0.14。研究中发现,随流逝时间的增加QC逐渐增大,当流逝时间>120s时,出现逆转,QC迅速减小。文中采用频率域方法计算QC值,尾波功率谱计算自t>2ts开始,选用垂直向波形记录,取时间窗长为5.12s,步长2.56s向前滑动,每个时间窗两端5%的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然后做FFT变换,分别计算9个中心频点各时间窗的能量密度谱,尾波流逝时间取各时间窗的中心点。当信号的能量密度<4倍的背景噪声能量密度时,尾波能量密度取值结束。求得能量密度谱后,线性拟合可求得不同流逝时间各频点的QC值。  相似文献   
85.
海原大地震极震区内烈度衰减异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海原大地震极震区所存在的南北两侧地震烈度衰减异常及伴随的震害程度差异现象,严格受极震区内黄土微地形地貌、土层厚度、显微结构、工程地质特性和发震构造断裂的控制。上述诸因素与地震波耦合后,达到进一步激化和放大地震能量的效应,导致研究区内黄土强度瞬间丧失,并因之具更高的地震易损性而加重震害。  相似文献   
86.
结合长江江苏镇江段某码头堆场地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处理工程,通过现场钻孔埋设孔隙水压力计,对长江漫滩相软土地基加固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区,加固30d后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基本稳定,且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受该深度排水板中真空荷载的影响十分显著;排水板中真空荷载随深度衰减,衰减速率与排水板周围土层性质密切相关;通过现场测试得到排水板周围为长江漫滩相淤泥质粉质黏土时,真空荷载沿排水板深度衰减速率约为3kPa/m。  相似文献   
87.
升流式生物催化电解反应器(UBER)是一种将生物方法与电化学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使用UBER降解硝基芳香烃类化合物,不但处理周期短、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通过UBER处理含硝基苯模拟废水,对生物催化电解技术的原理进行讨论,并探索最佳反应条件,为该项技术处理实际废水提供理论依据。考察了进水浓度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阴极催化硝基苯定向还原为苯胺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外加电压、进水乙酸盐质量浓度及进水p H值3个方面,对UBER还原硝基苯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最优试验条件分析。结果表明,UBER可以高效处理硝基苯废水,当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7. 2%,但随进水质量浓度进一步提高至220 mg/L,硝基苯的去除效果不佳,去除率仅为79. 13%。当进水硝基苯质量浓度较低时,苯胺生成率较高,平均值达到91%,随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提高,引起阴极电势波动,使得还原反应按照多种途径发生,硝基苯不仅被定向还原为苯胺,还被还原成其他副产物,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将部分生成的苯胺进一步氧化利用,造成出水苯胺含量偏低。最优条件试验表明,外加电压在0. 3~0. 5 V,硝基苯的去除率均达到93%以上,此时阳极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当电压降到0. 2 V时,硝基苯去除率仅为36%,表明外加电压过低会严重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将乙酸钠质量浓度从1 000 mg/L逐渐减小,质量浓度降低至700 mg/L时,阳极电位依然保持在-440 m V vs. SCE左右,UBER系统运行稳定,当乙酸钠质量浓度进一步降低,阳极微生物电化学活性逐渐受到抑制;UBER中微生物最佳生长p H值为6~7,当p H值超出这一范围,会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进而影响硝基苯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8.
高速公路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路绿化带可对交通噪声产生一定衰减作用,这对于减轻路域环境噪声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高速公路绿化带种植树种、种植密度、林带宽度等多种因素对降噪效果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该研究采用选取试验点进行原位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3条主要高速公路路侧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并探讨了林带宽度和郁闭度对噪声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绿化带对交通噪声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但在不同的绿化模式下,衰减效果存在较大差别。交通噪声的绿化衰减同林带宽度有很大关系,对于较宽林带,靠近声源前半部分的林带对噪声有较好的减轻作用,但后半部分的减噪效果较小。林带的对噪声的绿化衰减与林带宽度以及宽度和郁闭度的乘积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9.
采用钙镁试剂 (CLG) 示波计时电位法 ,分别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直接检测天然水中的无机单核铝 [Ali]和总单核铝 [Ala]浓度 .并用该法测定了酸消化水样中的总铝 [AlT],由 [Ala]-[Ali]间接得到有机单核铝 [Alo],[AlT]-[Ala]得到酸溶态铝 [Alr],从而实现了水中五种Al形态的电化学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在pH9 0的 0 5mol·1 - 1KCl+ 0 1mol·1 - 1Na2 B4 O7缓冲溶液中 ,CLG切口为Ep1=-0 75V ,加入铝后出现新切口 ,Ep2 =-0 90V ,检测线性范围为 8× 1 0 - 6— 4× 1 0 - 5mol·1 - 1,检测下限为 6× 1 0 - 7mol·1 - 1,在 3× 1 0 - 5mol·1 - 1Al时 ,相对标准偏差为 4 8% (n =1 0 ) .在中性条件下测定的是无机单核铝 ,而在碱性条件下则是总单核铝 (包括无机单核铝和有机单核铝两部分 ) .  相似文献   
90.
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内电极电位的分布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周抗寒  周定 《环境化学》1994,13(4):318-322
本文通过设计独特的测量和检验实验装置,对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内的电极电位进行了测试。发现了槽内反应的动力就是槽内粒子与溶液的电位之差,可通过调节它的变化来控制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