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本文通过构建由城镇正规、非正规与农村农业部门组成的农村劳动力择优向城镇转移情形下的三部门经济生产和分配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存在极强选择性和具有高昂转移成本下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根据模型对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择优转移和转移成本会内生性地引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中相对优质的劳动力进入到城镇就业,在给城镇居民带来更多回报率较高投资机会的同时,而农业则由于优质人力资本的流出而大大延滞了其发展速度,这种"一促一抑"、"一荣一损"的内在机制势必引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转移成本的存在会放大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进一步地,通过把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与随机转移和劣者淘汰不同情形下我国可能出现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对比的反事实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就业的过程中,劳动力很强择优转移的特性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中贡献了约1/3的份额,而往返流动的转移成本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中产生了大约1.2倍的乘数效应,这是本研究得到的两个重要量化结果。为了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建议要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便利条件,为城乡间资本要素自由流动提供便利渠道,需要将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很好地结合,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活力以让农村能人能够在当地更好地施展才干。  相似文献   
372.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模式对移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7年三峡库区就地后靠农村移民的抽样调查数据,根据农村移民收入来源理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移民户和非移民户,以及不同安置方式移民户的收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移民搬迁和不同安置方式对移民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存在结构性的影响,即移民搬迁主要影响移民户的家庭经营收入,同时,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抵消了移民搬迁对移民收入的影响;不同的安置方式对移民户收入也存在显著的影响,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对移民收入的不利影响较小,而非农业安置对移民户收入的影响较大;非移民安置户享受到的惠农政策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好处也相对要少;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讲,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的收入风险相对较低,而非农业安置的收入风险相对较高,所以,纯农业安置和兼业安置对多数农村移民而言是较为适合的安置模式,移民后期扶持补助政策对于稳定移民收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73.
日益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脆弱性的影响逐渐加剧了农村贫困,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平原面临着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严峻冲击,为此,实证分析了华北平原不同收入群体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适应行为及极端干旱事件对其农业生产影响的差异,以期为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对策及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华北平原5省889个农户的1 663地块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两阶段的思路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较高收入群体,较低收入群体由于自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生产资产的劣势可能导致其显著减少了0.12次灌溉频次和降低了2.1%的概率去采用地面管道节水技术以应对极端干旱事件;(2)每增加1次的灌溉频次将平均挽回约21%的单产损失和采用地面管道节水技术相比于未采用也将挽回12%的单产损失;(3)相比于较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在面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冲击时显著地增加了约2%~3%小麦单产损失。基于此,在制定减少因灾致贫的贫困农户群体和预防农村贫困危机的政策时,要考虑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具体而言,为了增强农户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尤其对农村收入较低(贫困)群体,政府适应政策不要忽略农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生产资本等因素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的精准扶贫效果;在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明显的状况,加大推广灌溉和地面管道节水技术适应行为以减少极端干旱事件的潜在生产损失和减少贫困群体。  相似文献   
374.
作为当代中国重大民生工程,易地搬迁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家庭贫困仍未成共识,后2020扶贫成效的巩固和提升有赖于瞄准相对贫困的群体,由此深化对移民社区动态和生计的理解是重要的。文章基于减少贫困和缩小差距双重视角,从微观农户层次定量考察易地搬迁的政策效应,深入剖析了导致移民接续生计分化的因素及其贡献比率。使用来自陕南的调查数据,借助反事实分析框架,模拟了移民在不搬迁情境下的收入,通过比较搬迁和不搬迁情境下移民的贫困和收入差异变化发现,搬迁一方面显著降低了家庭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强度,帮助他们跨越了“贫困陷阱”,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来的低水平均衡,可能伴生移民收入分异的问题。收入差异决定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导致不同类型家庭收入分化的因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无论对于移民还是非移民,是否为生态示范村、耕地面积、家庭规模、是否靠近车站、宗教信仰都是左右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信贷可得性、可求助户数、是否为低保户对移民收入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式和非正式的外部支持经由家庭生计选择深刻地影响着搬迁户的发展方向和层次。研究结果意味着,扶贫搬迁面临消除贫困和平衡发展两难兼顾的现实挑战,在搬迁扶贫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贫困的减少也要防范收入分异可能导致的移民社会脱节和社区撕裂风险,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为此,除了要保证资源再分配中的公平公正,还要注意提供正规的信贷支持和拓展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为相关群体创造平等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75.
农业旱灾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兴和县地处内蒙古高原,旱灾的经常发生使当地居民形成了独特的适应策略。通过研究者先后两次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采用农业收入多样性分析方法对农户的旱灾恢复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兴和县农户收入来源的多样性程度存在着北部地区低,中、南部地区相对较高的趋势;同时发现气候干旱化使当地居民家庭收入来源萎缩,收入的多样性正在逐渐丧失。同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帮助当地农民提高家庭收入的多样性,增强其生活系统应对旱灾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其旱灾恢复力水平。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农村系统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6.
1-硝基芘与苯衍生物共存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1-硝基芘和硝基苯、苯酚、苯胺、甲苯四种苯的衍生物对斜生栅藻生长抑制的EC_(50)(96h)分别为0.1824mg·l~(-1),36.5164mg·l~(-1),219.0027mg·l~(-1),45.1689mg.l~(-1)和72.3172mg·l~(-1);并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联合毒性效应,得出硝基苯、苯酚、苯胺、甲苯和1-硝基的联合效应相加指数AI分别为0.3776,-1.0792,1.5523,-0.7481.相应的效应增加系数依次为1.3776,1/2.0792,2.5523,1/1.7481,硝基苯、苯胺与1-硝基芘混合显示协同作用.而苯酚、甲苯与1-硝基芘混合则显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77.
媒体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10,(8):28-29
<正>国务院办公厅7月1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提高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工亡补助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新标准  相似文献   
378.
379.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改革前分配的平均主义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近来引起了党中央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过低,收入缺乏有效保障,收入增长预期确定,目前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对缩少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期“关注”对“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问题”进行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80.
闻遍天下     
《现代职业安全》2006,(8):42-43
青藏铁路再创奇迹:6万多人次农民工无一例高原病死亡据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透露,截至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建设累计上场农民工61,000人次,全线未发生一例农民工高原病死亡事件。青藏铁路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占建设者主要群体的农民工与建设职工享有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障。同时强化医疗保障。自2001年开工以来,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其中工地卫生所115个、工地医院23个、医疗救治站6个,平均每10公里一座医院。同时,青藏铁路沿线还建立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