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771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505篇
综合类   1183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环保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深度和广度不够、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环保职业院校努力不够、企业热情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有环保工作自身的特殊性,环保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疏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下沉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环保行指委平台作用是解决问题、破解难点的关键,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是重中之重。"政、校、企"三方合作并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是我国环保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1304年会于2004年11月7日在上海闭幕,原则通过了《上海宣言》,200多位与会者在宣言中共同呼吁,各级人大和政府要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  相似文献   
3.
外部性的存在及制造商治污投资动机不足要求政府对制造商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制,政府在制造商的治污投资行为中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各种措施使得制造裔有动机地去自觉地进行有效的治污投资;政府的主要控制手段包括直接管制及借助市场激励,政府制定环境管理策略的关键因素是“惩罚的力度与激励的强度”。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从制造商的治污投资行为出发研究政府制定环境管理规制的策略,通过一个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分析福利增进量、洽污成本与治污效果等三个因素对“惩罚力度与激励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洁生产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清洁生产的运行机制,认为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受企业、政府、公众、市场和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讨论了我国在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所面临的问题,并从企业、政府、公众、市场和社会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要闻     
《现代职业安全》2006,(4):24-25
主体领域两会召开,对我们这些安全专业媒体的记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多关注安全。听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心里就盼着:多讲点安全的内容吧;看总理回答中外记者问题,多想有记者能代我们问问安全问题……诚然,中国政府对安全的重视和对生产意外的控制能力,的确在不断增强;但在我心里,总觉得还是不塌实,毕竟事故太多,而治本之策难求。一个国家,全民的社会安全意识仅由频发的事故危害引发并以此维持的时候,就注定了严峻形势之下力所能及的只能是对安全“粗放型”的治理,最突出的表现:只要是做安全工作的,无一例外地都感觉到事情特别多、责任特别重、压力特别大。3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接受中央电视台“春天的约会”栏目访谈时,来自山西的基层安监执法人员向局长诉说基层安全工作者的苦恼,李局长对手下的兵说:安全工作者要任劳更要任怨,要牵挂着井下的矿工,带着这样的精神和感情去工作;执法要严格,工作要抓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并且答应尽量向国务院反映安全工作者的艰苦。真希望国民的社会安全意识能像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一样,稳步提高,希望如李局长所说的那样,有全社会、全党的关注,中国安全生产的状况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而且对各部分的每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予以赋分。基于权重和赋分.结合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知,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知识制约型”模式。  相似文献   
7.
《世界环境》2007,(6):36-36
11月27日,为期一天的2007“节能中国”高层论坛暨“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由兴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金融时报》社共同主办。论坛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国家外管局等国家有关部委和金融监管机构领导、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际金融公司高级官员、  相似文献   
8.
符永康 《环境》2008,(2):26-28
在一系列环保新政中,考核领导环保政绩旨在对人,战略环评测是对事(建设项目),这两项构成了环保硬约束的强效"双核",将促使环保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务院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同时专设由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要落实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所有煤矿都要落实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的安居乐业既是衡量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检验城镇化成果的主要方式。文章从财政制度和财政资源双重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财政能力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分析框架,基于2014—2018年国家卫健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能力与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样本期内,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与公共服务供给增加均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且在公共服务影响居留意愿的路径中,财政能力表现出增强型调节作用。②分区域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关注度更高,但财政能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调节效应较弱,需求侧与供给侧不匹配反映出财政职能履行存在短缺,中部地区财政能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调节效应最强。③财政能力方面,财政汲取能力提升会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财政自主权、财政配置能力、财政透明度均产生干扰型调节作用。④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主要体现在硬公共服务增加上,并对流动人口产生正向溢出,而针对软公共服务的户籍限制会削弱居留意愿;门槛模型进一步检验发现,人均GDP差异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财政激励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策略行为,当地区人均GDP跨越门槛值后,政府财政能力对软公共服务的调节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研究认为,应尽快改革公共财政制度,矫正不当的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增加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