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3篇 |
免费 | 105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8篇 |
废物处理 | 16篇 |
环保管理 | 184篇 |
综合类 | 666篇 |
基础理论 | 191篇 |
污染及防治 | 53篇 |
评价与监测 | 33篇 |
社会与环境 | 59篇 |
灾害及防治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北京市妫水河流域景观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平台,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建模,分析了北京市妫水河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并与妫水河平原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妫水河平原范围内,由于人为干扰程度的加剧,整体生态格局的异质性下降、碎裂化增加,景观生态格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之妫水河流域有所下降.分析了妫水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妫水河流域生态恢复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52.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养分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 ,结果表明 :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各养分含量变化总趋势为 :w(N) ,针叶 >凋落物 >土壤 >树枝 >树干 ;w(P2 O5,K2 O ,CaO ,MgO) ,土壤 >凋落物 >针叶 >树枝 >树干 ;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养分含量是CaO >N >K2 O >MgO >P2 O5,而在土壤中养分含量是CaO >K2 O >MgO >N >P2 O5.养分贮量以天然云杉林最高 ,且主要集中在土壤中 (占 6 9%) ,而人工云杉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地上各组分养分贮量增加 ,土壤中养分贮量则先升后降 ,人工和天然云杉林地上各组分养分贮量主要集中在针叶 ;云杉林养分年积累量以天然林最高 ,在人工林中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养分年积累量随之增加 ,人工云杉幼林以N、CaO积累为主 ,而成熟林则以CaO、N积累为主 .养分的吸收、存留量天然林高于人工云杉林 ,人工云杉成熟林和天然林的利用系数和周转期相似 ,人工云杉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吸收、存留量增大 ,利用系数降低 ,归还量和循环系数先增后降 ,周转期则变长 ,人工云杉林利用系数顺序为 :CaO >MgO >N >K2 O >P2 O5,周转期顺序为 :P2 O5>K2 O >MgO >N >CaO .表 5参 14 相似文献
953.
低山丘陵区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对生态的破坏日益明显,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通过对辽宁省低山丘陵区风力发电场项目生态恢复环境监理的分析,结合相关环境保护要求,阐述了低山丘陵区风力电场生态恢复的措施,并对其环境监理技术要点及问题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4.
我国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恢复的战略思想——基于长汀水土保持11年研究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探析以长汀为代表的我国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恢复过程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态恢复策略。该策略以人地关系和谐论为指导,其含义为:顺乎天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的再生能力;调控坡面径流,化地害为地利;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物质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土地和谐利用模式。在实践这个策略过程中,必须实现在观念、策略、技术上的转变以及技术瓶颈、空间局限和体制障碍的突破。 相似文献
955.
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休理,会导致地面水体严重污染。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它们能控制水体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的排入量、人工织经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56.
对中国生态恢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晓英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1999,10(4):32-36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退化和生态恢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就恢复的生态经济学问题以及我国如何开展生态恢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8.
959.
植被恢复过程往往伴随着显著的地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探讨枯落物养分-土壤养分-酶活性化学计量对地上植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稳定至关重要.以秦岭不同恢复年限(1、8、16、31和50 a)的典型弃耕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测定了枯落物养分、土壤养分、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这5种胞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了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养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恢复16 a时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不同年限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及枯落物-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之间有显著区别,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枯落物碳磷比及枯落物氮磷比具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酶碳磷比(EEA C∶P)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EEA C∶P对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变化的解释率最高,为25.93%,其次为土壤全磷(TP),解释率为5.94%,是调控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秦岭中段弃耕农田植被恢复后期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土壤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改变了酶活性,枯落物-土壤-土壤胞外酶通过反馈与调节对群落环境和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EEA C∶P和TP是植被恢复过程中地上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60.
近几年,国内特种设备领域开展电梯风险评估工作渐成趋势,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分析因素大部分都限定在微观自然科学范畴,涉及宏观社会科学则考虑的内容较少,这就导致了开展风险评估时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够全面.为了探索更全面的电梯风险评估方法,本文从脆弱性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电梯安全脆弱性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基于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