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2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444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206篇
综合类   1140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203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为研究污泥生物炭对矿区河道受污染的疏浚底泥中Cu、Pb和Cd的固化效果,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在500℃缺氧条件下制备污泥生物炭,结合扫描电镜、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污泥生物炭投加比对疏浚底泥中3种重金属形态分布和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的投加可提高疏浚底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形态,投加比为1.0%时,疏浚底泥中Cu、Pb和Cd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分别提高了37.7%、42.9%和42.4%。污泥生物炭主要通过络合反应和沉淀作用固化重金属,经污泥生物碳固化后,底泥中Cu、Pb和Cd的浸出浓度分别由处理前的0.8763,0.0574,0.0185 mg/L降低到0.2527,0.0106,0.0013 mg/L,浸出浓度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限制,处理后的疏浚底泥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基本不会产生重金属二次溶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842.
欧洲酸雨控制历程及效果综合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欧洲酸雨发展和控制的主要历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酸雨控制主要经历了EMEP建立与达成共识,CLRTAP公约形成与实施平均减排方针,基于临界负荷与生态敏感性制定减排策略,以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追求多重环境效应等4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 1980—2007年,欧洲硫排放减少了84%,NOx排放减少了37%;大气中ρ(SO2)从10.32 μg/m3降至1.26 μg/m3,ρ(NO2)从10.38 μg/m3降至7.15 μg/m3;欧洲降水酸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最后,基于欧洲酸雨控制先进经验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我国酸雨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843.
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对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级蚯蚓生态滤池连续运行80d,滤池对CODCr、NH4+-N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80.4%—98.6%、95.5%—99.5%和93.7%—99.7%,出水水质符合要求.但是滤池对TN去除效果不稳定,不加碳源TN去除率降低,最低为26.0%左右,添加碳源后TN去除率维持在60%左右.其中进水中C/N比为3.07,出水中一级滤池、二级滤池和三级滤池的C/N比分别为1.56、0.88和0.72,沿程水样C/N比呈逐级下降的趋势.运行22d后,在二级滤池出水中添加葡萄糖调节C/N比为3—6,总氮去除率上升.对TN去除研究分析,推断出碳源不足是TN去除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相比单级的蚯蚓生态滤池,多级蚯蚓生态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的更加彻底,应用前景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44.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对微污染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利用竹子制成网格状的立体框架,安放植物、螺蚌等,同时配以弹性材料,形成复合生物浮床。选用芋头、慈姑、荸荠、水芹、蕹菜和美人蕉作为浮床植物,研究其在夏季和秋季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试验中,蕹菜浮床美人蕉浮床、荸荠浮床、芋头浮床慈姑浮床、水芹浮床;在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慈姑浮床、美人蕉浮床、蕹菜浮床荸荠浮床、水芹浮床。在夏季、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的除氮效果一直很好,对总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71%和62%;而蕹菜浮床的除磷效果一直很好,对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30%和81%。比较了复合立体浮床与传统平面浮床对总氮、总磷处理效果的差异,指出复合立体浮床技术在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5.
研究并探讨了蔬菜作物在施用耐氨固氮菌后的生长、生理反应及增产的效果和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显著增加了蔬菜苗期生物量、叶面积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同时还增强了植株的根系活力,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耐氨固氮菌促进增产的作用不仅与其本身的固氮作用有关,还可能与其分泌出某些生长刺激物(或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846.
声波吹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波吹灰技术已在国内外的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推广应用。现通过对几个应用比较成功的例子进行分析,来揭示影响声波吹灰技术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声波吹灰技术的优势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47.
为探究注气置换抽采煤层瓦斯的效果,揭示注弱吸附性气体N2在等压扩散和高压注入2种条件下置换煤中CH4的机理,采用自行搭建的含瓦斯煤多元气体置换试验装置,开展等压扩散和高压注入2种条件下注N2置换煤中CH4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注N2量相同的条件下,等压扩散置换量始终高于高压注气置换量,在等压扩散下N2置换CH4效...  相似文献   
848.
利用沈阳市满堂河污水处理中心人工湿地8年来运行数据,对人工湿地整体系统和不同功能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在50%~70%;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稳定在20%左右;人工湿地系统整体对悬浮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保持在50%以上;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而日趋稳定。  相似文献   
849.
近年来,全省消防宣传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努力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消防宣传工作新格局.通过广泛发动社会群众普遍参与,以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为着眼点,大力创新宣传手段,不断深化宣传内容,全面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