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443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1145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203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结合本地燃料煤特征、燃烧方式、固硫脱硫剂资源情况等,初步确定以生石灰为主固硫剂、窑泥巴为粘结剂,重点考察了固硫剂的适用温度、民用型煤固硫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972.
改性活性炭吸附烟气中二氧化硫气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材料因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被广泛用于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将活性炭用多种方法进行改性处理,与未经改性处理的活性炭进行比较,发现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烟气中SO2气体的吸附效果比原始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73.
以城市和巨化污水厂的生化污泥及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试验考察了不同污泥及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污泥由于组成不同,制备所得的活性炭吸附性能也有差异,挥发份含量高的污泥制备所得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碘值;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质量比;在用制备的其中两种活性炭吸附含Cr(VI)废水试验中,发现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74.
曹欣  魏群  苏苑  廖运生  金锂 《环境工程》2020,38(2):77-80,127
为研究镉胁迫下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的生理响应及其去除效果,实验设计了不同的镉初始浓度梯度,分析镉胁迫下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的叶绿素a、硝酸还原酶、胞外多聚糖(EPS)等生理特征指标,并比较了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在不同的镉初始浓度下对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镉会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的生长及其硝酸还原酶的产生,并且抑制程度随着镉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20 mg/L的镉还会导致部分藻类生物膜的死亡;另外,镉会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EPS的产生,但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镉会刺激藻类生物膜分泌少量EPS来阻止镉离子进入藻细胞;镉初始浓度为15 mg/L时,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对镉的去除效果最好,达到89.83%。以上成果可为藻类生物膜去除重金属镉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5.
随着城市雨水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逐渐在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模型的模拟精度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以某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水系统为例,基于SWMM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低影响开发设施占比和汇流路径的差异对雨水径流水量控制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汇流路径相比,考虑汇流路径时雨水径流外排总量削减率为4.32%~26.53%,峰值削减率为38.46%~61.40%。因此,汇流路径对雨水径流外排总量和峰值流量影响均较大,且随着LID设施占比升高而增大,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而降低。在场地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汇流路径设计,提高场地中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同时,在利用模型对场地雨水控制利用效果评估时,也应充分考虑汇流路径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六价铬污染场地土壤稳定化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学还原稳定化修复是工业铬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针对不同污染程度及理化性质的铬污染土壤,选择最为高效、经济、适用的稳定化修复材料是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最核心问题所在。针对上述问题,重点对现有铬污染土壤修复材料,如铁系、硫系、铁硫系、有机类及微生物菌剂的修复原理、影响因素、实际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修复后环境风险和长期稳定性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为实际修复工程中六价铬修复材料的选择及修复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77.
为探索有效处理有机磷阻燃剂(OPFRs)废水的方法,本文构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s),探究不同进水C/N比与是否曝气等运行工况下系统对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的去除效率影响,并观察目标物在湿地系统各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IVCWs对TCPP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进水C/N=3时系统对TCPP去除率(52.28%±11.64%)相比,增加进水C/N、曝气和两者联用可使去除率分别提高至(68.77%±2.49%),(57.21%±1.76%)和(89.64%±1.94%).通过分析系统中各相累积量发现,植物(0.09%)和基质(3.30%)中TCPP的累积有限.火山岩(162.39~435.01ng/g dw)和沸石(131.67~407.74ng/g dw)中TCP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32.63~149.94ng/g dw).植物体内,与菖蒲(432.95ng/g dw)、香蒲(665.21ng/g dw)相比,风车草(1288.82ng/g dw)更易TCPP累积.不同植物中TCPP主要富集在根部,有向叶片转移的趋势.探究IVCWs对TCPP的去除潜能及迁移行为,对系统缓解OPFRs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8.
孙晓艺  王丹  王萌  郑灿  陈世宝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449-4456
为了探明骨炭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稳定性,以潮土与红壤Cd污染农田土壤为对象,基于土壤Cd有效态、作物降Cd率(DR,%)及降Cd失活率(IR,%)等指标,研究田间条件下施用3种浓度(0.25%、0.50%及1.0%)骨炭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120,360d后修复效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骨炭粉处理均能有效促进潮土与红壤中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施用骨炭粉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中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其中,0.5%和1.0%骨炭粉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值、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不同骨炭粉处理120d后潮土和红壤中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32.1%~48.4%、32.8%~56.2%,360d后土壤中有效态Cd仍然显著低于对照,降幅为26.9%~37.8%、25.8%~39.5%.对修复后三季作物Cd吸收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0.25%~1.0%)骨炭粉处理的第一季作物降Cd率(DR-Cd)分别达36.0%~60.4%、33.9%~58.2%,作物降Cd率随骨炭粉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基于降Cd失活率(IR-Cd)对骨炭粉修复效果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潮土与红壤施用骨炭粉360d后,第三季作物降Cd失活率IR-Cd为21.2%~34.7%和6.2%~21.6%,表明在酸性红壤中修复效果的稳定性大于潮土.综上骨炭粉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骨炭粉在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9.
首都重大活动与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2015年"9·3"阅兵活动及同年冬季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为例,针对气象要素及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减排措施下污染物减排比例估算,并利用WRF-CAMx模型,对减排带来的PM_(2.5)污染改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阅兵期间(8月20日至9月4日)PM_(2.5)日均浓度(19.0μg·m~(-3))分别比阅兵前(8月15~19日)和阅兵后(9月5~15日)日均浓度降低了60.0%和48.0%,第一次红色预警期间PM_(2.5)日均浓度(232.3μg·m~(-3))高于第二次红警(216.6μg·m~(-3)),第二次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之前的空气质量好于第一次红警.阅兵期间北京及周边省市污染物减排比例普遍大于红警期间,为保障"阅兵蓝"的实现提供了人为可控的有利条件."9·3"阅兵、北京首次及第二次红色预警期间采取污染物应急减排措施情况下,北京PM_(2.5)浓度分别平均降低了32.4%、 17.1%和22.0%.阅兵期间与红色预警相比,PM_(2.5)浓度降低比例较高,归因于更大力度的区域污染物协同减排以及阅兵期间易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污染减排力度、应急控制措施实施时机以及气象条件是可能影响应急污染控制措施污染改善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