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79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8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博湖惊夜     
西虎 《环境教育》2010,(1):17-18
风不知何时停歇的,东方天际间鱼胜泛白时已全无了它的踪迹,昨晚的事像梦魇般的毫无把柄。旭日跃出湖面,柔柔的橘红浸染湖水苇荡,早起的水禽翔天际,沐浴在祥和美丽的博斯腾湖的晨曦之中。我们灰头土脸的钻出帐篷,来不及清整撒满细尘的睡袋物件急忙跑去拍摄转眼即逝的朝阳。  相似文献   
132.
鱼儿的哀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相似文献   
133.
费城 《环境教育》2010,(11):79-79
<正>孩子们把芦哨放在嘴边,鼓着腮帮,使劲地吹奏,一阵悠扬的哨声瞬间在芦苇丛中飘荡开来……十里河渡,恰似一片芦苇的海洋  相似文献   
134.
古树是佛     
潘敏 《绿色视野》2010,(1):53-54
<正>写下这个题目时,心里不免一惊:真的,古树参天,佛在身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树木》一文中说:"老树是神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  相似文献   
135.
汪树东 《绿叶》2012,(5):51-57
若想让人类文明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文学必须接受生态意识的浸润,实现看护大地、叩问灵性的功能。中国当代生态文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颇为坎坷而曲折,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作家还没有创作生态文学的自觉意识,较早地呈现出生态意识的是80年代一些志在反思历史的知青小说,到了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生态文学作品体裁齐备,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不过,当前中国生态文学还存在模式化写作的局限,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冲突的复杂情况,对人性的矛盾状态缺乏洞察。  相似文献   
136.
挖冬笋     
刘兰生 《环境教育》2012,(12):84-85
竹子是分公母的:如果竹子最下面的一个节是单枝,且竹梢笔直向上,那就是公竹,是不会长笋的;如果竹杆粗壮、竹叶浓绿、竹梢稍微下垂的,那就是母竹了。  相似文献   
137.
李清 《劳动保护》2006,(1):68-68
哀伤,呆滞,无助……多种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双浮肿的眼睛里。这是一双母亲的眼睛,年迈的她被痛失爱子的巨大悲恸打击得近乎崩溃,只是徒有其形地被人们安慰着。这一切,就是我,一个安监战线的新兵,第一次出事故现场时见到的场景。从此,那一双泪眼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8月份的一个酷热的午后,我所在的监察大队接到群众举报,一个汽修厂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一名修车工从大卡车的围栏上掉下来摔死了。我和同事便立即赶到了现场,当时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早已在现场的辖区负责人向我们讲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从车上摔下来的是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138.
散文四题     
凌水 《劳动保护》2007,(10):84-84
安全哨兵十字街头,红灯亮了,爸爸蹬着"倒骑驴"继续前行。停下,爸爸!爸爸,停下!爸爸冲娃儿嘿嘿一乐:没事的,这是早晨。不行,我们老师说了,红灯停,绿灯行。爸爸没有理他,他却横在车前。爸爸吼了一声:小兔崽子,倒管起老子来了!交通岗上有"电子眼"?那玩艺儿,不管咱们的"倒骑驴"。娃儿仍是把住车轱辘,嘴里说:红灯停,绿灯行……是你输,还是我赢?爷俩的争执,被路过的交警看得一清二楚。他向娃儿敬了一个礼。无人的交通岗哟!又多了一个安全哨兵。  相似文献   
139.
黄橙 《环境》2004,(3):46-47
许多新疆人都以“活着1000年不死,死了1000年不倒,倒下1000年不烂!”来赞美胡杨林顽强的生命力。其实,胡杨林没那么伟大,它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脆弱的,否则,我们也不必为新疆奇台县发现一片胡杨林惊喜万分了。  相似文献   
140.
游歌 《沿海环境》2000,(8):28-28
鸟是人类的朋友。古往今 来,许多名人倾之以诗,赞之以文,表达了爱鸟之情和护鸟之心。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护鸟诗云:“谁道群生性命薄,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人把鸟在巢中嗷嗷待哺的情景用拟人手法写成诗,以教育人们爱鸟护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一生写了不少咏鸟诗,诗中咏到的鸟儿多达数十种。杜工部最喜欢观赏的首推鸬鹚,他对鸬鹚甚至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感;而一旦重新相见,便高兴得大声吟唱:“门外鸬鹚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北宋诗人苏东坡深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