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篇 |
环保管理 | 62篇 |
综合类 | 57篇 |
基础理论 | 5篇 |
污染及防治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朱晓婷李丁宋丹聂梁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39-44
运用数理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已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3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沿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级别呈"金字塔"结构,类型结构表现为集聚阶梯性特征,空间分布表现出主要以陇中和陇东地区为主,甘肃南部地区次之,河西地区零散分布的特征。此外,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同该省主要河流水系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总人口736.9万人。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从公元229年设立候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4.
李孟顺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08,(11):58-59
还在亚马逊机场等待飞往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航班,导游就讲“到了巴西利亚,你们就会感觉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导游说这是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说过的一句话。导游的话使这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城市在我们心中增添了许多神秘而瑰丽的色彩,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55.
赖广昌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2,(8):64-64
近年来,多次修改的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的《操作指南》(1996)提出:除非特殊情况,美学条件不能单独作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从自然遗产的角度来看,美学标准更是越来越被弱化了。一种濒危的物种,其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一道壮丽的风景。人们更注重对生态、地质演进、生物多样性等价值的重视。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与价值观也同时发生了改变,全球战略研究将人与环境、自然与文化之间的有机关系放到了突出位置,开始更多地关注近代的和20世纪的文化遗产,以及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性的、活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6.
民俗型旅游节事活动探讨——以安徽省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安徽省全椒县旅游资源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其节事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其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资源,提出该地节事活动策划中应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和突显社会文化教育两大原则,同时结合现状重点阐释三大对策、四大保障措施,并认为全椒县应走"民俗节事带动型"的旅游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113-113
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再生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美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8.
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以发展为手段”的原则,实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学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域理论,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行为仿真模型,实证研究研学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游客保护行为影响作用,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1)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由周边环境与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地方依恋、信息干预、自我概念共同作用;(2)从研学游客保护行为影响因素来看,农业文化遗产知识对游客保护行为具有正向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于游客劝导型保护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解说活动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实施有重要作用;研学强度、环境质量对衍生型研学游客和研学游客保护行为的影响不同;(3)对衍生型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文化遵守型保护行为更为明显。对研学游客来说,环境质量感知对劝导型、消费传播型保护行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9.
60.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旅游开发——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详细介绍了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赋存状况,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以实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和产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