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769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1.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GIS的支持下对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沙漠化遥感监测的时空数据,就黄河源区沙漠化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源区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沙漠化内在危险性高.同时气候作为本区最为活跃的生态环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干暖化加剧了风沙活动,使自然沙漠化过程得以增强.黄河源区以超载过牧为主的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鼠害泛滥,人为造成了广大范围草地退化、风沙活动强度的增强,从而导致人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与发展.黄河源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互相激发,最终导致沙漠化的不断扩展及其程度的日益加重.在本区沙漠化的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中,既要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更要重视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12.
在2008年和2009年对杭州地区17个大中型水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大中型水库水质不容乐观,按照单因子指标评价法,只有3个水库符合Ⅱ类水体标准,2个水库符合Ⅲ类水体标准,2个水库为Ⅳ类水体,3个水库为Ⅴ类水体,其余7个水库均为劣Ⅴ类水体,定类指标均是总氮。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结果:丰水期2个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13个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2个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枯水期16个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1个水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总氮和总磷作为营养物质是这些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位于山区源头地区的水库水质最好,位于平原城乡附近的水库其次,位于城市下游及城区附近的水库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813.
对山西2006年的雷电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全年5-8月是雷电高发期;期间,每日14-18时为高发时段;强对流天气暴雨和大暴雨是造成雷灾主要原因。全省落雷高密区有3个,分别为忻州、太原和阳泉—运城一带。针对该省雷灾,提出了相应的防雷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814.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回顾和总结这次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场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征?地表破裂带究竞在哪里?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地震我们能做些什么?就这些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防灾博览》杂志社于近期采访了一直在震区组织科学考察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  相似文献   
815.
人为差错成因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控制甚至消除人为差错成因能从本质上降低人为差错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因此,辨识和分析人为差错成因是一件非常必要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针对该问题,在总结和分析现有的人为差错成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人为差错成因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将差错成因分为"操作者-系统-任务-环境-组织因素"5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从大类到小类"的层次化分析原则。为了尽量降低不同差错成因之间的关联,提出了以任务为中心,将差错成因分为任务相关和任务无关两大类因子的分类方式。最终共分析得出了34种不同的差错成因。该差错成因分类框架的提出,为人为差错概率量化以及差错规避措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16.
为减少货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充分考虑货车行驶理论、交通环境和驾驶员特征的基础上,就载重货车交通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不同车型之间的运行速度差异、超载、驾驶员不良交通行为及纵向间距不足等是造成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货车事故与交通状况的关系,从工程技术可行性等角度提出了货车专用道的设计方法,以有效执行客货分行,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17.
金属材料高温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性累积损伤、应力参量控制模式、应变参量控制模式、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多元统计以及神经网络等7个方面研讨了国内外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疲劳-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其中,线性累积损伤主要应用于高温蠕变——低周疲劳的寿命预测;应变控制模式的预测方法成功地把蠕变因素引入到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中;多元统计以及神经网络是金属材料进行寿命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18.
2005年1月6日在沈海高速公路福建莆田路段发生了一起大型货运半挂车从A道越过中央隔离栏侧翻在B道与龙岩一辆大型客车正成相撞,造成29人死亡,两车基本报废的特大交通事故。(详见本期《“1.6”特大交通事故三年祭》)  相似文献   
819.
采用GIS技术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石漠化发生及演变分布、岩性、地貌、区域经济等时空特征,并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石漠化发生、演变与碳酸盐岩岩性密切相关;其发生及加剧区域主要分布在较适宜人类活动的峰丛洼地、峰林洼地中;石漠化发生和演变程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呈反相关。因此,石漠化治理必须根据石漠化发生和演变的区域、岩性和地貌特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石漠化的程度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  相似文献   
820.
河北省沙尘暴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郭迎春  赵玉斌  阮新 《灾害学》2000,15(4):24-28
根据河北省2000年春季发生多次扬沙与沙尘暴的事实,分析了本省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论术字本省土地沙化及沙尘暴的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沙尘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