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602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876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需求视角的中国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中国1990—2010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完全排放矩阵,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氮氧化物排放在部门和不同需求间的分布结构,并通过情景模拟深入探讨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氮氧化物排放的综合影响和拉动效应,以期探索中国氮氧化物减排的多元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从878万t上升到2398万t,历年来由工业部门拉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占总量的比重高达70%左右;由最终消费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下降,资本形成和出口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上升.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则从47.0 kg·万元-1降至6.0 kg·万元-1,其中,能源和交通部门的排放强度最高.通过情景模拟可以看出,提高最终消费比重,扩大内需有利于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尤其是对工业部门的减排效果显著.实现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在技术进步之外,积极寻求多元减排措施,以强化减排效果,突出能源和交通等重点部门的氮氧化物防治体系建设,并通过扩大内需优化最终需求结构以促进工业部门氮氧化物减排.  相似文献   
82.
新《环境保护法》规范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放宽了环境公益诉讼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要将其规定真正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尚未作为一种诉讼类型,提起公益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范围仍未明确,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具体规则,民间环保组织可能会无意愿或者无能力提起公益诉讼,司法体制改革滞后可能会使人民法院不能积极立案,而且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也缺乏必要的衔接。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应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类型,清晰界定并逐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提升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能力,稳步推进环境审判体制改革,制定和健全环境公益诉讼规则,保障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的配套与衔接。  相似文献   
83.
要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总量控制的目标,需要正确判断相关因素对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强度和作用机理。影响产业用水量变化的因素涉及从生产层面到消费层面,从结构因素到效率因素。本文从最终需求的视角,同时考虑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因素,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考察了1997-2010年五个时段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产业用水变化的总贡献和部门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最终需求成长效应和出口成长效应是拉动江苏省产业用水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技术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是江苏省产业用水减少的主要因素;第一产业中国内最终需求成长效应是关键拉动效应,国内最终需求结构效应是抑制效应;第二产业中出口成长效应是关键的拉动效应,用水强度效应是关键抑制效应;第三产业中国内最终需求成长效应是关键拉动效应,用水强度效应是关键抑制效应;六大分解因素对各个部门呈现不同的驱动强度。研究结果为不同产业制定相应水管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4.
外源新碳对红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国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δ~(13)C示踪方法,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C)标记的水稻秸秆添加入红壤,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索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有机碳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水稻秸秆的红壤(对照组),微团聚体(250μm)占主体,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与对照相比,添加水稻秸秆后(试验组)促进了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团聚.不同培养时期,2000μm水稳性团聚体增加了108.3%~270.3%,促使大团聚体占主体,显著提高了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R0.25值,降低了分形维数(D)值,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得到提高,2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4.7%~41.5%.土壤有机碳在53μm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级的增大而增大,即2000μm2000~250μm250~53μm.不同粒级团聚体δ13C值动态变化显著,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增大.外源新碳前期主要分配在2000μm、250~53μm粒级团聚体中,并促进了原有机碳的分解,后期主要分配在微团聚体中.红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河南天宏焦化公司采用可赛新金属修补系列产品,对煤气负压管道裂纹进行修补,取得了良好效果,避免了煤气负压管道普通焊补作业的危险性和停机检修对生产造成的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煤气负压管道补漏作业的安全高效.同时,对可赛新金属修补系列产品的技术性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6.
五种重金属离子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Cu、Hg、Cd、Zn、Pb等5种重金属离子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得出了5种重金属离子对黑褐新糠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依次为:Cu2 0.625、0.161、0.161、0.125、0.013 mg/L;Zn2 4.028、1.083、0.917、0.583、0.058mg/L;Cd2 2.679、0.625、0.250、0.161、0.016mg/L;Pd2 13.750、13.750、9.583、1.917、0.192mg/L;Hg2 0.161、0.150、0.150、0.150、0.015 mg/L。研究结果表明:黑褐新糠虾对5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为Cu2 >Hg2 >Cd2 >Zn2 >Pb2 ,黑褐新糠虾作为水域重金属离子的监测生物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7.
为了深入揭示安全生产水平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能力的概念及其监控管理连接、救援响应监测、定位导航追踪3方面子能力的定义,进而通过构建3方面子能力同移动通信主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SPITCMC),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ITCMC模型可以准确诠释过去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安全生产水平产生的影响,同时可用于预判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8.
吴迪 《中国安防》2020,(4):81-86
安防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给人看——解决"看得清"的问题,产业以PQ(Picture Quality图像质量)拉动,2018年之前处于此阶段,帮人看——解决"看得懂"的问题,产业以PQ+AI双轮驱动,目前处于此阶段,给机器看——完全释放人力,产业以AI+APP(Application应用)场景化带动,预计2020年以后进入此阶段。低照技术是PQ时代的核心产物,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也正在为AI时代的全面到来提供优质的图像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9.
肖磊 《环境与发展》2020,(2):216-2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人民对环境的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与效率、高效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当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出发,分析了新常态下的环境局势,并给出了几点新常态背景下高效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措施,以期能够改进环境监察执法现状,促进环境问题的早日解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