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493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402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21.
针对桂林市区段漓江沿岸餐饮店的分布特点及漓江水文特征,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枯水期进行采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枯水期漓江的水质不是很好,位于餐饮业分布集中区的采样点受污染较严重.据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22.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因其干旱、风沙及盐碱的自然环境,加之盲目开垦荒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景观格局。其景观呈现出以荒漠为基质,河流廊道为核心对称分布的水域湿地-林(草)地-荒漠的宏观局格。由于水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关键因素,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挥人的作用,从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提出了以河流廊道建设、植被景观建设、绿洲景观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方案,以增加内陆河流域整个生态体系的容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3.
为顺应绿色潮流,黑龙江省在实施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方面。普遍开展“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保内容引入机关、村镇、社区、企业、学校、家庭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面,并结合本省教育特点和教学实际,组织开展了以教育部门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环保部门全力配合的“绿色学校”系列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724.
介绍了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烟气生物脱硫工艺,该工艺利用生物技术对烟气脱硫液进行还原、再生,脱硫液中的硫氧化物最终成为副产物单质硫(S)被分离出来;同时对生物脱硫系统的建构筑物进行了介绍;对生化系统pH值、COD、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运行参数的控制特点进行了描述:最后对生物脱硫和传统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的经济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生物脱硫这一新的脱硫工艺在工程应用上的成功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25.
本文主要利用合肥市10个自动监测站2014年11月的PM2.5监测数据以及世界空气质量组织网站提供的12月份空气监测数据,初步分析合肥市PM2.5分布规律;同时检测了不同楼层高度的PM2.5浓度以及进行了PM2.5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实验。结果表明:(1)合肥市10个站点PM2.5浓度存在空间差异,气象条件特别是风向、风速和持续时间及其与中国主要污染源的相对位置,以及合肥市自身不合理的重污染企业布局是造成这种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2)不同楼层高度PM2.5浓度测试结果显示:低层略高,5层以上差异不大,高层污染改善不明显;(3)汽车内使用有效的空调过滤器可极显著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及新风系统均可极显著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4)使用不同来源的食用油产生的PM2.5差异显著;(5)吸烟极显著地提高了室内的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民众提出了防控PM2.5的对策建议,并为地方和国家制定相关调控政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6.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海昆仑山口西沿近东西向断裂发生了Ms8.1巨大地震,地震造成近东西走向地表断裂带长达350公里,锦州台体应变记到8.1级地震波动长达10个小时,可见8.1地震释放能量的巨大.它必然加速附近地区的应力积累,引发较近地区地震的快速发生,也会激发周边发生远震效应.历次震例表明,强震前后的地震活动,形变及其他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往往是大范围的,提出一种大尺度的地震孕育过程模式显然是需要的[1].  相似文献   
727.
采用TCT-GC/MS方法对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7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酸类、醛类、酮类和萜烯类等七类,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8.11%,15.67%,17.28%,3.13%,3.17%,1.36%和1.45%;活动区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种类最多,缓冲区次之,非活动区最少,这与每个区中人类活动的频率相一致.同时分析了大气中的VOCs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728.
基于广泛系统的文献梳理和总结,凝练了“十二五”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现状、特点及成效,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主要结论包括: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形势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推动作用呈现递减态势,之前“以外促内”的国内气候治理特点逐步转化为“内生动力为主”和“内外协调”;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模式看,“集思广益”“上书模式”持续,“上下互动”“智库支持”的政策学习特点更加明显;从政策体系上看,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体系,推动气候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从政策总体特点看,呈现规划主导并引领、行政手段先行市场机制跟进、由点到面有序扩展、环境与气候协同治理、中央和地方互动博弈形成动态平衡、短期内政策成本较高等特点。“十二五”至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效果明显,提前实现了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并在污染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广泛协同效应。“十三五”中期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组织管理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从中央到地方气候政策和行动进入调整阶段。同时,更加强调气候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协同。展望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应该尽快走出调整期,充分利用新体制的优势,以碳总量控制目标为抓手,坚定推动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为中心、多措互补的政策体系,注重适应行动以应对不断放大的气候风险,继续提高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参与度,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储备。  相似文献   
729.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表现总体稳定,但安全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各类灾害种类多,危害大,控制难。本文着重分析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特点,各类煤矿应急预案需明确的重点内容,以及应急预案编制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30.
董臻 《劳动保护》2020,(2):71-71
岁末年初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期,作为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笔者以非煤矿山企业为例,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结合春节实际情况与当前季节特点,制定好安全生产责任措施,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工作环节,确保制度建设的规范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确保责任到岗、到位、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