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9篇 |
免费 | 603篇 |
国内免费 | 4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0篇 |
废物处理 | 72篇 |
环保管理 | 113篇 |
综合类 | 1459篇 |
基础理论 | 512篇 |
污染及防治 | 311篇 |
评价与监测 | 272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作为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不使用有机溶剂、灵敏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本文综合评述了采用SPME法预处理环境水体中的有机物、无机离子等污染物的监测情况,并对SPME法在环境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对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2.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再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一种再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测定方法——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了相关再生水标准中涉及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类物质。在质量浓度为20~1 000μg/L时,两类物质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是0.060、0.002μg/L,DBP、DEHP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7.4%、5.1%~6.1%。利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预处理,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6%、89.6%。检测了北京市4座再生水厂出水中DBP和DEHP含量,其中,DBP在1.74~5.59μg/L,低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规定的限值(不超过0.1mg/L),但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规定的限值(不超过3μg/L);DEHP在0.42~4.93μg/L,满足GB/T 19772—2005要求(不超过8μg/L)。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126.
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晓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4):75-79
为了掌握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针对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考察了掘进巷道风速、风筒直径、风筒出风口到掘进工作面距离以及风筒的悬挂高度对粉尘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掘进巷道风速为0.25-4 m/s时,提高巷道内的通风风速,可以降低巷道内的粉尘浓度,缩短呼吸性粉尘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减小工作面粉尘的危害;有利于通风除尘的风筒相关参数为风筒直径0.4-0.6 m、风筒出风口到掘进工作面距离6-7 m、风筒悬挂高度2.0-2.2 m。 相似文献
127.
不同扰动方式对底泥/水系统中生物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底泥扰动对水体磷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底泥不同扰动方式(间歇扰动、持续扰动)下上覆水中生物有效磷(BAP)及其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歇扰动作用下,在24~216h和216~624 h之间,BAP分别稳定在0.09mg·L-1和0.052 mg·L-1.显著低于初始状态(0.679 mg·L-1);持续扰动作用下,BAP在第6 h达到最大值(2.437mg·L-1),随后下降,24h后稳定在0.759mg·L-1.但其组成以颗粒态生物有效磷(BAPP)为主(超过93%).间歇扰动作用下,溶解性总磷(TDP)占BAP的百分比下降了约10%,而无扰动试验中,该值有所增加.说明扰动促进了TDP向BAPP的转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风险. 相似文献
128.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中的丙烯酰胺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丙烯酰胺含量在20μg/L~400μg/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476 8X+0.845 4,相关系数R为0.997 72,检出限0.1μg/L,样品回收率在71.85%~92.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4%~10.9%。该方法减少了有机溶剂用量,缩短了有机溶剂暴露时间,降低污染,且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限值要求,是水中丙烯酰胺含量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测定了呼和浩特市引黄入呼左岸、右岸、中浅和中深4个断面水样,均未检出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29.
130.
有效的有毒气体泄漏扩散抑制方法可以减少液氯槽罐车道路运输事故泄漏后对周围人员生命健康的威胁。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喷雾抑制氯气泄漏扩散控制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水喷雾抑制氯气泄漏扩散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基于离散相模型(DPM)的不同喷射源类型、位置、数量等关键参数对氯气泄漏扩散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射源类型水雾均能对氯气泄漏扩散起到抑制作用,但作用方式不同;在坡道路面设置水雾喷射源对坡道路面的氯气云团扩散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且随着与罐体距离的缩短,其抑制效果更佳;在坡道路面与平面路面的交界处或附近设置水雾喷射源,对平面路段后方的氯气云团扩散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随着水雾喷射源数量的增加,水雾对氯气泄漏扩散的抑制作用增强。该研究成果可为液氯道路运输过程中的氯气泄漏扩散应急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