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3篇 |
免费 | 1162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篇 |
废物处理 | 97篇 |
环保管理 | 159篇 |
综合类 | 2006篇 |
基础理论 | 261篇 |
污染及防治 | 409篇 |
评价与监测 | 262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216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40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GC-MS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再进行GC-MS分析测定,对饮用水源水中的痕量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同时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模型进行变量筛选,建立了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定量结构-色谱保留(QSRR)关系的8个变量和5个变量模型,两种QSRR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7和0.931;留一法(leave-one-out)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01和0.90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室内空气有机污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主要讨论了室内空气中有机物污染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 (PAHs)、挥发性有机物(VOCs)、醛类化合物等的污染状况及来源。简要叙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74.
以微生物增殖动力学的基本方程-莫诺方程为出发点,通过氮同位素分析比较了具有同源性微生物的生物陶粒滤床和生物活性炭床的有机物生物降解规律,建立了生物活性炭床的有机物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提出在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生物活性炭床符合高基质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即有机物降解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以此方程为基础,分析计算了生物活性炭床沿炭床深度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生物活性炭床中,随生物功能的减弱,生物活性炭床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5.
以采用\"SBR+混凝+Fenton氧化+BAF\"组合工艺处理的晚期垃圾渗滤液各级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HA、FA和HyI等溶解性有机物(DOM s)在各个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组合工艺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8.4%和99.3%;对DOM s的去除率为98.3%,其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有机物(HyI)的去除率分别为98.3%、99.5%和95.7%。各处理工艺中SBR和混凝工艺对HA和HyI的去除贡献较大,Fenton氧化工艺对FA去除率较高。Fenton氧化和BAF联用,可以有效去除难降解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使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6.
根据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适于降解高浓度有机物废气的特性,结合活性炭吸附法,提出了吸附器的吸附浓缩和热脱附-等离子体氧化净化有机废气的方法。在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最初2 h内甲苯净化率达到100%,随着时间的增加净化率下降;在热脱附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净化过程中,甲苯降解效率最高为97.3%。将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出口气相产物收集进行FT-IR检测,发现放电后有CO2、CO、H2O和NO2产生,并分析了甲苯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77.
对蚯蚓处理前后污泥水溶性有机物的量及分子量比例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污泥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小分子有机物的比例增加,小分子物质含量增加12%.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中羧基和多糖类物质增加,芳香族类物质的量增多,产生了少量的蛋白质类物质.同时发现,蚯蚓处理使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饱和结构的多聚化或联合程度变小,水溶性有机物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形成了更多的小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78.
79.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地水中SVO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地水中18种半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萃取纤维、时间、温度、pH值、转子转速、离子强度等萃取条件。方法线性良好,18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0 2μg/L~0.1μg/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4.3%~109%。 相似文献
80.
便携式GC/MS热脱附法直接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热脱附法直接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在5×10-9~100×10-9范围内线性良好,39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1μg/m3~19μg/m3,标准气体平行测定的RSD≤11.0%,回收率在80%~120%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