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安全科学   64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526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3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为研究燃气管道回填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受力情况,利用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3D,构建了地基-管道-回填材料-施工荷载的动力响应数值模型,设计了多种工况情景以及对应的施工机械动力荷载的数学表达形式,并对燃气管道回填施工各结构层压实过程中多种不利工况下管道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提出了管道安全性的评价准则并对管道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按照该回填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应力范围在35 MPa以内,管道压应变竖向位移小于5mm,管道处于安全范围。通过分析不同地基土体参数以及管道参数下管道的动力响应,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对管道应力和位移的影响规律,可为深入了解管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回填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丁腈橡胶密封圈自由状态和承压状态下的高温老化行为。方法以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为参数,对各温度下的老化行为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 70℃条件下机械应力大大加快了橡胶密封件拉伸强度的下降速率,以致试验64 d时拉伸强度甚至比110℃时还低,拉断伸长率的下降速率也明显加快了;90℃加速条件下机械应力对拉伸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拉断伸长率的变化基本无影响;110℃加速条件下机械应力对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机械应力在较低温度下可以显著促进丁腈橡胶密封圈热氧老化,高温条件下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3.
LD2铝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LD2铝合金广泛应用于直升机结构中。铝合金构件在服役过程中会承受环境所造成的疲劳损伤,从而大大降低其服役寿命,因此必须要研究该材料的腐蚀行为。利用SEM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铝合金腐蚀损伤行为进行了高精度微尺度研究,并在疲劳断口上发现腐蚀坑底部的“隧道”,该腐蚀隧道会使腐蚀损伤评定过于保守,为结构寿命预测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4.
航空高强度LY12CZ铝合金腐蚀剩余强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研究LY12CZ铝合金在腐蚀环境下的强度退化规律。方法按ASTM标准对常温下的LY12CZ铝合金进行预腐蚀,测量腐蚀坑的深度,统计腐蚀坑数目,进行数理统计,获得其几何尺寸的分布。利用MTS880试验机进行静拉伸试验。建立腐蚀坑的物理模型,基于腐蚀坑平均特征参数和最大特征参数,利用AFGROW软件进行剩余强度预测。结果剩余强度随着腐蚀损伤加深而逐步减小。结论与实验值对比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基于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的铝合金腐蚀预测对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aCl溶液对铝合金试验件进行预腐蚀试验,产生腐蚀坑,获取了不同腐蚀时间下的腐蚀数据,然后进行疲劳加载试验。分别利用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腐蚀深度及疲劳寿命与腐蚀时间相关性的预测模型,对两种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的情况下灰色模型预测精度优于神经网络算法。  相似文献   
56.
李季  程五一  张琴  吴光勤 《安全》2007,28(5):21-23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钻井的特点,通过对钻井机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其风险评估,得出了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发电房、钻台、泥浆泵房、钳工房和泥浆罐为机械伤害最多的地方.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7.
纳米材料对斑马鱼的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斑马鱼(Daniorerio)为受试动物,研究了纳米及常规TiO2、ZnO悬浮液对其鳃、消化道及肝脏的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同时对纳米及常规TiO2、ZnO悬浮液中的颗粒形貌特征及·OH生成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虽然纳米TiO2、ZnO颗粒与其常规颗粒在溶液中的粒径分布接近,但50mg/L纳米TiO2、ZnO悬浮液中·OH产生量(96h光照下,分别为2.17mmol/L、0.72mmol/L)远远高于50mg/L常规颗粒(未检测到).50mg/L纳米TiO2处理下,斑马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蛋白质羰基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0.2%、65.4%、53%、178.1%;消化道中SOD活性及GSH、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49.6%、212.9%、217.2%;鳃中MDA含量为对照的160.9%.而50mg/L常规TiO2悬浮液对斑马鱼没有产生毒理效应.5mg/L纳米及常规ZnO对斑马鱼肝脏的氧化伤害最强,其中5mg/L纳米ZnO处理组中SOD、CAT活性及GSH、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62.9%、53.1%、45.2%、204.2%,5mg/L常规ZnO处理组中SOD、CAT活性及GSH、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48.3%、51.8%、34.6%、289.6%;虽然斑马鱼鳃及消化道也受到明显氧化应激效应(p0.05),但并没有受到氧化损伤.研究表明,团聚作用对不同化学组成纳米颗粒的毒性影响程度不同;且不同化学组成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可能通过不同机制产生了不同种类的ROS,从而对不同细胞组分产生的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是其重要的毒理机制.  相似文献   
58.
涕灭威、灭多威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肖瑜  金永堂  吴斌  王伟琴  庞晓露  王静 《环境科学》2010,31(12):2973-2980
研究了涕灭威与灭多威的遗传毒性.在去离子水中分别加入涕灭威与灭多威标准品,涕灭威设计0.002、0.02、0.2、2、20μg/L共5个剂量组,灭多威设计0.02、0.2、2、20、200μg/L共5个剂量组.用微核试验检测其对鲤鱼血红细胞微核的诱发效应,采用Ames试验检测2种农药的致突变性,采用彗星试验检测其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根据3种毒理学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涕灭威与灭多威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所有剂量组这2种农药未诱导鲤鱼血红细胞微核率的明显上升(p0.05);2种农药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组的2倍,但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涕灭威2~20μg/L与灭多威20~200μg/L剂量组的TA97菌株回变菌落数分别达到(129.17±17.00)、(129.50±18.28)、(109.83±10.80)和(114.17±9.37)个/皿,明显高于自发回变组(p0.05,p0.01).在代谢活化条件下,灭多威200μg/L组的TA100与TA102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为(147.83±23.29)、(275.83±20.63)个/皿,均高于自发回变组(p0.05);在彗星试验中发现,高浓度的涕灭威与灭多威均可导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涕灭威20μg/L组,灭多威200μg/L组的尾部DNA(%)、尾长、Olive尾距3个指标经统计学分析,高于去离子水对照组(p0.01).研究未见涕灭威与灭多威对鲤鱼血红细胞产生明显的染色体损伤效应,虽未见其明显的致突变性,但在高浓度下存在一定的致突变的风险,并且这2种农药可能导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因此涕灭威与灭多威污染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远期危害.  相似文献   
59.
董轶茹  刘文丽 《环境工程》2011,29(3):34-36,83
以COD作为主要参照指标,研究了焦化废水在符合GB 13456-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焦化一级、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时,对蚕豆和大麦幼根生长、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周期内,焦化废水对蚕豆幼根根长、根重和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不大;对大麦幼根根重无明显影响,而对大麦根长和有丝分裂指数有促进作用.焦...  相似文献   
60.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1,(11):F0002-F0002
明立功,1971年生,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医疗系。1994年参加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和创伤学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举办的膝关节外科新进展学习班,1996年在无锡手外科医院进修。多次参加全国手外科、显微外科、骨与关节损伤等研讨会。多次被人事局、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