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9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540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随着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安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者对于建设投入与防范效能状况的了解已成为一种必需。在我国高风险和大型安全防范专项工程中,安全防范系统评估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人们愈发意识到评估是改进安全风险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工具与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随后,党的十九大明确"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道路的"绿色发展"方向,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绿色发展道路有其故有的生成逻辑:来源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与文化逻辑,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承者和创新者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体现中国共产党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与目标逻辑,彰显中国为建设"美丽世界"贡献智慧与力量的责任与担当逻辑。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对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道路,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王杨祖:水污染防治中的科学发展观 污染防治目标应当更加切合实际.20世纪80年代,我们曾提出中国水污染可以5年控制、10年根治的目标,90年代又提出到2000年要使淮河水质变清,并把这个目标写入了国务院制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同时在辽河污染治理中也提出到2000年要消灭劣种类水.由于这些目标完全出于主观的良好愿望,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自然都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44.
重点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全员安全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要求,企业开展全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6.
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思想指导,以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参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在系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7.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的胜利召开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8.
作为传统道德,忠德在其产生之初主要是对人对事的尽心竭力,强调的是忠信、忠恕的待人处事原则。从忠德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看,进入封建社会后,忠德长期被偏狭地作为忠君的代名词。近代道德革命清算的主要是忠君道德这一"负能量"。忠德中的忠于社稷、忠于职守、忠信诚实、忠恕待人等"正能量"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高度契合。实现传统忠德当代转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9.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带来思想政治理论传播形态的深度变革。运用大数据有助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现状、厘清公众思想动态、探察公众学习意愿、评估宣传教育成效、提高宣传教育决策水平。鉴于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存在针对性、吸引力、互动性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党政宣教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树立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能力,增强大数据应用,优化宣传教育的方法路径,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50.
一、职业道德与“五爱”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遵守“五爱”的公共道德。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发扬“五爱”的精神,信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