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正>2014年5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讨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深入研究、加深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推动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作了研讨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安全与健康》2005,(5):F003-F003
翁振新,1948年生于莆田,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35.
赵琳 《中国安防》2007,(5):108-111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别人不及的地步,就是不平凡.   第三代安防人   冉权江进入安防行业纯属巧合,当初大学毕业对社会了解甚少,本想从事硬件开发工作,并立志做一名优秀的硬件工程师,于是应聘进入成都科力电子研究所从事硬件开发,历时一年,后因科力投资创办的视频压缩、传输为主的图敏公司(2001)急需测试和技术支持人员,在他“羽翼未丰“的时候,“被迫“调职进入图敏从事软件、系统测试和技术支持工作,并与图敏的创业同仁们一同拼搏,享受创业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6.
2008年11月,德国波茨坦附近的一条河上,当地人和艺术家们正在进行着一项和平抗议的艺术活动,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河边的树上。让树上的小人代替他们向开发商说:不!  相似文献   
137.
天际 《绿色视野》2013,(1):63-67
中国文房有"笔墨纸砚"之说。砚虽然在四宝中排位最末,其地位却一直居领军。所谓"四宝"砚为首,砚台因为质地坚实、能传百代,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如今的拍卖市场中,"文房"有广阔的市场。而所有的"文房"拍卖,几乎都是砚台为主导。文房四宝中,除了"宣纸"、"徽墨"、"湖笔"为人所知,其他的"笔墨纸"世人知者甚少。唯独砚台,不仅"四大砚台"声名远播,更有无数地方砚种流派纷呈。"砚文化"更成为显学。  相似文献   
138.
陈健竹根雕     
《安全与健康》2010,(5):F0003-F0003
陈健福州人,编辑职业,现供职于一家文学杂志社.出版过中长篇小说多部。中国的竹,不论在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居世界之冠。一向以来,以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就不知有多少;而中国人对竹的“情意结”,还表现在竹根雕艺术上,并且不断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39.
《安全与健康》2010,(7):F0003-F0003
康术军艺名:广艺、笔名:耕书。1962年生。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燕京书画院委员、中国民生促进会会员兼多家新闻单位特约新闻记者。现任于黑龙江电力职工大学科技部。除了从事摄影、摄像文学创作外,更加酷爱蛋皮画、布贴画、剪纸画、剪纸创作。  相似文献   
140.
三三 《环境》2006,(8):39-40
建筑,一首凝固的音乐。 一首用所有的石头和建材筑成的,如雕塑般,如诗歌般,既静态又动感的音乐。 好的艺术是不由亵渎的,更需要读懂它性灵的人。好的建筑更需要仰望,那些思想的碎片、艺术的精华、生活的智慧,藏在片瓦只木中,因为无语,故由人评说。 建筑,代表着一个时代,又常跨越一个时代。它用一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来诠释,却在另一个时代得到全新的诠释。每一个时代的评说各有千秋,建筑又白成一格,但千百年过去了,若干个时代变迁了,民族的建筑,却总有一种传承的核心及同质的文化。 犹如一栋栋凝固的音乐史诗,尽管历尽桑田,却独自屹立无言,让历史洗礼。 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注脚……以及更多的仰望。于是,我们期待从仰望建筑开始,解读每一个建筑的心声,通过那个时代的语言,了解我们历史的内核与文化的传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