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701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近日联合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促进中心在京召开阻燃塑料标识及绿色塑料促进座谈会。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要大力推进塑料加工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控制,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行业,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82.
在负压系统中,采用真空热裂解法裂解废聚四氟乙烯(waste PTFE)塑料,对四氟乙烯(TFE)单体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裂解压力、裂解温度对废PTFE的转化率和TFE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裂解压力是影响裂解产物中TFE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温度下,降低裂解压力,有利于提高TFE收率.当裂解温度为500℃,系统绝对压力小于0.5kPa时,TFE收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983.
运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了水中 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标准混合物,建立了对实际工业废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的定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30min内 5种邻苯二甲酸酯得到了较好的分离。以峰面积定量,在4~ 5 0mg L的浓度范围内,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较好。相对标准偏差<2 6 %,工业废水加标测定,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的回收率在 10 4 %~ 10 9%之间  相似文献   
984.
为探究淡水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数据源,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2010—2023年淡水中微塑料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发文量、作者和国家/机构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微塑料的取样、预处理和表征”、“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污染、丰度及分布”、“微塑料的生物毒性”及“微塑料的来源”4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关键词对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关键词突现和相关文献综述分析显示,微塑料研究趋势概括为“微塑料与COVID-19”、“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研究”及“微塑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未来的研究应重点集中在淡水环境微塑料的检测标准建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微塑料与新兴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态风险、COVID-19背景下微塑料与药物残留的污染问题、微塑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等方面.  相似文献   
985.
可降解塑料光降解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然气候曝露实验和实验室氙灯光源加速实验对光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对可以采用实验室氙灯光源曝露实验代替自然气候曝露实验用于测试可降解塑料的光降解性。  相似文献   
986.
微塑料(MPs)作为新型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为探究淡水环境中MPs丰度与氮代谢功能之间的响应关系,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借助蔡司显微镜检测水体中MPs丰度,并利用宏基因测序分析水体中氮代谢功能菌群及功能基因的分布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法对MPs丰度与氮代谢功能微生物和氮代谢功能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淡水环境中MPs对优势菌门中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影响更高,MPs的存在会促进其富集和生长;优势菌属中对分枝杆菌属的促进和对Candidatus_Planktophila的抑制更明显,进一步说明在淡水环境中MPs会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而影响氮正常代谢,并且碳氮固定和反硝化等途径是MPs影响氮代谢的重要途径.从氮代谢功能基因角度分析,发现MPs丰度对硝化(pmoA-amoApmoB-amoBpmoC-amoC)、反硝化(nirKnapA)和异化硝酸盐还原(nrfA)过程中部分功能基因存在显著影响(P < 0.05),并且MPs丰度对氮代谢相同途径不同功能基因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因此MPs在水环境中的影响非常复杂,对水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7.
微塑料(MPs)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是共存于污水处理厂中的典型新污染物.MPs已被证明能够改变污泥中ARGs的分布模式,但其对污水中胞外ARGs(feARGs)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典型MPs(聚苯乙烯PS)暴露60 d后污水中feARGs(包括tetCtetOsul1sul2)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四环素类feARGs绝对丰度在nm级和mm级PS暴露下分别降低了28.4 %~76.0 %和35.2 %~96.2 %,在μm级PS暴露下变化了-55.4 %~122.4 %.PS对磺胺类sul1的促进效果呈nm级 > μm级 > mm级趋势,且ρ(PS)为50 mg·L-1sul1丰度扰动幅度更大.磺胺类sul2的相对丰度在μm级和mm级PS暴露后分别削减了25.4 %~42.6 %和46.1 %~90.3 %,在nm级PS暴露后增加了1.9~3.9倍;ρ(PS)为50 mg·L-1sul2的削减作用高于ρ(PS)为0.5 mg·L-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暴露下feARGs相对丰度与细胞膜通透性和典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ntI1)丰度成正相关,与活性氧水平成负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PS对污水中feARGs的影响及其机制,可为污水中MPs与ARGs复合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8.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小流域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微塑料污染影响的认识相对不足.以洱海北部罗时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地、河岸带、草地和林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利用聚合物风险指数法评估4种地类土壤的污染风险,探讨土地利用对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罗时江小流域土壤微塑料丰度在220~1 900 n·kg-1之间,平均丰度为(711 ± 55)n·kg-1,主要聚合物类型为聚酯(PES,32.52%)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1.95%),粒径集中于0.5~2 mm(61.89%),超过75%的微塑料为纤维状,颜色以透明为主(58.50%).②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决定土壤微塑料的丰度和污染特征,人类活动强度更大的耕地[(885 ± 95)n·kg-1]和河岸带[(837 ± 155)n·kg-1]土壤微塑料丰度显著高于林地[(491 ± 53)n·kg-1](P<0.05),薄膜和碎片状微塑料主要赋存于耕地土壤,微塑料聚合物类型和颜色种类也以耕地土壤最为丰富.③耕地土壤微塑料风险指数等级(Ⅲ级)高于其余3种地类(Ⅰ级).研究表明,小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越大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越复杂,聚合物类型更丰富,潜在污染风险越高,应加强对耕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989.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其流域微塑料污染状况尚未得到全面研究.为此,针对流域尺度建立微塑料综合调查评价体系,以探明长江流域微塑料空间分布与组成特征,解析其影响因素,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微塑料丰度范围为21~44 080 n·m-3,平均丰度为4 483 n·m-3.在其空间分布上,支流高于干流(赣江除外),其中岷江流域成都段是微塑料检出丰度最高的支流地区.流域微塑料尺寸集中在0~1 mm,形状以纤维和碎片为主,颜色以彩色(有色)和透明为主.进一步引入微塑料多样性指数,发现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能量化流域微塑料特征组成的多样性,但二者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别.回归分析显示,人类活动与微塑料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8种人类活动因子中民用汽车保有量和旅游收入与微塑料丰度相关性最强,说明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是影响微塑料分布的主要因素.从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长江流域微塑料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68.97%的区域属于Ⅲ级和Ⅳ级风险区,其中太湖微塑料生态风险应受到更为广泛地关注.  相似文献   
990.
微塑料是一种新型污染物,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造成生态风险.目前,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借助新的技术途径,提高微塑料识别的简便性和可靠性,并系统分析各类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明确微塑料的环境效应,对科学准确评价微塑料污染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学习和解析大量数据建立结果评估或预测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塑料领域的相关研究.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提高视觉和光谱识别微塑料的自动化程度和识别效率,为微塑料污染溯源提供方法支撑并有助于揭示微塑料的复杂环境效应机制.通过综述机器学习技术在微塑料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概括了机器学习在上述方向的应用特点和局限性,为机器学习在相关方向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