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基于核级管道支架的力学分析,针对性地提出非标支架优化设计方案。方法核电站中管道支架为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工况复杂、要求严苛、承载恶劣的管道支架,为满足其支撑与抗震功能,通常采用非标设计。深入研究非标支架的力学计算和评定方法。通过有限元计算评定结果,发现支架设计中不满足规范要求项,提出非标支架优化设计方案。结果首先针对支架整体结构刚度和稳定性不足,采取增加斜支撑与增强约束等结构性修改措施,进而确定增强支撑钢梁强度的优化方案,解决应力超过规范许用限值问题,最后对于问题集中的管道连接区域,提出局部支撑构件重新设计方案。结论该优化方案可为核级管道非标支架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满足核电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2.
以六盘水某煤矿工程背景为依托,利用相似理论建立物理模型,沿煤层走向从右向左进行开采,直接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6 m,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为18 m,基本顶呈现了5次周期来压,其周期来压步距为16. 2~21. 6 m,平均来压步距为19. 4 m;对工作面支架载荷进行监测,分析整理了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值,并绘制了支架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与工作面推进距离的曲线关系图;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得出两者之间是相互吻合的,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强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3.
本刊讯5月中旬,井下工作面无线WiFi数据上传技术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2310综采工作面投入应用。该公司无线WiFi数据上传技术是目前行业内进行无线传输视频和数据的最佳途径,通过在2310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上、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以顾桥煤矿坚硬顶板综采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手段,分析了开采速度对工作面覆岩运动、围岩破坏、应力分布和液压支架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个周期来压内工作面落煤引起的岩梁刚性回转下沉量是一定的,工作面作业循环时间引起的岩梁蠕变下沉量与岩梁刚性回转下沉量呈正比,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仅减少围岩体蠕变引起的岩梁下沉部分。工作面开采速度增加,覆岩塑性区发育范围减小,煤壁应力集中位置变浅、应力集中系数变小。工作面快速推进时,液压支架承载多为2次増阻和3次増阻,支架工作阻力较小;缓慢推进时,液压支架承载多为1次急增阻,载荷近似呈线性增长,支架工作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7.
模板法微波辐射下交联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得到以Zn^2+为模板的交联壳聚糖。考察了微波法制备工艺、产物的吸附量变化以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与传统制备法相比,微波模板法合成交联壳聚糖工艺简单。产物的吸附量大。明显缩短了反应时间,而且交联物具有一定记忆性及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8.
以萘和蒽为双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通过悬浮聚合制备了双模板分子印迹微球.采用紫外光谱法分析了双模板分子印迹效应产生的机制,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印迹微球对海水中2—3环多环芳烃的吸附选择性,并以分子印迹-分散固相微萃取法分析了海水中2—3环的多环芳烃.结果表明,双模板-功能单体分子间的多位点协同作用,优化了分子印迹材料的印迹孔穴,提高了双模板分子印迹微球的分子识别能力;所制备的双模板分子印迹材料使用3次后其选择识别性能未显著降低,显示出其富集与分离海水样品中2—3环多环芳烃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9.
为了确保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选型的安全性,根据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呈现以静载荷为主的特点,建立了大采高综采支架受静载荷的工作阻力计算力学模型,并应用于现场大采高综采支架选型的安全性分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变化规律的现场监测表明:以4倍采高覆岩重量计算的静载荷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能够控制大采高覆岩运动的矿压显现,满足工作面支架选型的可靠性,保证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最后,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弥补2-50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选型支架额定工作阻力不足的安全隐患,以期实现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20.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模板剂,通过低压紫外光引发共聚制备了模板絮凝剂TPDMC;进一步对比研究了TPDMC和非模板絮凝剂PDMC混凝处理高岭土、大肠杆菌等悬浊液的效果.结果表明,引入模板剂不仅将产物产率从33.50%提高至72.25%,同时显著提升了絮凝剂混凝除浊、除菌性能.对于高岭土悬浊液,当TPDMC投量为0.5 mg·L-1时,除浊率达到95.89%;PDMC则在0.7 mg·L-1时除浊率最高,为93.65%.对于大肠杆菌悬浊液,当TPDMC和PDMC投量分别为10 mg·L-1和12 mg·L-1时表现出最佳去除效果,絮凝后上清液相对OD600值从0.8700分别降至0.1020和0.1136,且在广谱pH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TPDMC净化机理为先絮凝后杀菌,其中,杀菌主要是通过TPDMC的阳离子基团吸附电负性大肠杆菌,破坏菌体细胞从而使其灭活.TPDMC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絮凝剂,在工业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