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26篇
安全科学   19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1034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234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试验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基于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其水力负荷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出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达到2.943m/d时,各污染组分仍可得到较好的去除.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0%~90%、70%~80%.TN、NH4+的去除率分别为70%~95%、80%~95%.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干湿交替及设置通气管两种复氧方法的共同作用,使系统无论是在淹水期还是落干期都能保证连续复氧的进行.此外,系统的特殊结构设计使系统内好氧带及厌氧带有机结合,保障了系统内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加强了系统对氮的去除能力.CRI系统的特征使其在污水资源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利用SWAT模型模拟结合水质监测对南四湖水体总氮、总磷负荷在2010年9月的空间分布和1960-2010年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 2010年9月获取的表层底泥和柱状岩芯样品的TOC、总氮、总磷含量,结合相关测年结果,分析了南四湖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在2010年9月的空间分布和近50年来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中总氮、总磷负荷在时空分布上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南四湖沉积物对上覆水中的总磷负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相关系数达0.895(p<0.01),都以无机磷为主;而由于沉积物中的氮多为有机氮,水体中氮以无机氮为主,因此,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不明显.在时间分布上,近50年来,南四湖沉积物对上覆水的氮、磷负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其变化大致可分为低含量、急剧增长、有所下降3个阶段,但沉积物的响应在时间上有所滞后.该变化与占南四湖流域面积最大的济宁市近50年的GDP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人类活动与湖泊污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屠宰废水,采用低负荷的方法驯化污泥,结果表明:其启动过程比较快,易培养出颗粒化的活性污泥;在常温下,当HRT=20 h,有机容积负荷为2.5 kg COD/m3·d时,COD的最佳去除率为94%;当进水浓度由1 500 mg/L提高到3 200 mg/L时,COD的去除率从91%降到86%,仅降低5%,表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4.
非点源污染对水生态环境威胁极大,定量解析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准确识别关键源区是实现其高效精准治理的基础.输出系数模型广泛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的模拟,但该模型忽略污染物迁移过程中的损失量,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北运河上游流域为例,通过对非点源污染物迁移物理过程的模拟,量化产流、产沙和下渗过程中污染物的损失率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并分析Johnes、常用和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模拟精度,探究3个输出系数模型对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关键源区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模拟误差(-6.79%)明显低于Johnes模型(50.44%)和常用模型(-84.01%),显著提高了非点源污染模拟精度.(2)不同输出系数模型得到的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关键源区存在较大差异,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结果更符合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流域非点源污染呈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空间特征,城镇用地和耕地是主要污染源.(3)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确定的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主要分布在昌平、沙河、史各庄、温泉乡北部和马连洼街道西部等区域,占流域总面积6.71%.研究可为缺资料地区的非点源污染评估和治理提供更有效的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流域污染负荷解析与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太平湖流域为例,运用监测、统计数据以及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8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解析,结合一维水质模型、沃伦威得尔模型以及狄龙模型等水质模型的应用,在流域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太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2011年,太平湖流域污染物入湖量为:COD 3863.75t/a, NH3-N 410.24t/a, TP 51.63t/a;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为太平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约占流域入湖污染物总量的60%;麻川河和浦溪河流域的污染最严重;流域污染物的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经济发达区域污染相对较严重.在当前水质目标下,太平湖仍有相当大的可用容量;浦溪河、秧溪河和舒溪河流域的氨氮和总磷排放量接近环境容量,需进行总量控制及削减.  相似文献   
996.
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水力负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对2种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085,0.106,0.141,0.212m3/(m2d)的条件下,多层填料(1#)湿地和双层填料(2#)湿地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无明显差异,出水CODCr和NH4+-N浓度均低于30mg/L和5mg/L.两垂直流湿地CODCr净化负荷与有机污染负荷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4R2>0.98).垂直流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温度等影响湿地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水力负荷为0.141m3/(m2d)时,总氮(TN)去除效率与有机污染负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7.
赤水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赤水河是长江水系唯一一条主河道没有筑坝的一级支流,对长江流域珍稀鱼类繁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为了解赤水河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集32个样品,并对7种重金属(Cu、Zn、Cd、Mn、Ni、Hg、As)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水河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全部高于赤水河沉积物背景值,但与我国其他河流相比,赤水河重金属含量较低,污染较少.地累积指数评估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平均Igeo值由高到低依次为CdMnNiAsCuZnHg,其中90.62%的采样点存在不同程度的Cd污染.污染负荷指数计算表明,上、中、下游的污染负荷指数分别为1.49、1.14、1.03,均属中等污染.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单因子生态危害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NiCuMnZn,各采样点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32.34~930.07之间,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实验室降雪环境模拟技术,为飞机等武器装备降雪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对自然降雪和实验室模拟降雪机理的对比与分析,提出影响实验室内模拟降雪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实验室内模拟降雪环境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和最优成雪的水粒直径。结果建立了实验室降雪环境模拟技术,采用该降雪环境模拟技术,降雪强度及降雪品质均满足飞机等武器装备降雪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需求。结论建立的降雪环境模拟技术切实有效,可用于实验室飞机等武器装备降雪环境适应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9.
EGSB反应器处理丙烯酸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进行丙烯酸废水的处理,考察了自制的EGSB反应器菌种驯化和容积负荷提高两阶段的一些运行参数,并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期96 d的试验表明,当进水COD在3 000 mg/L左右时,去除率可达90%以上;当进水COD在5 000 mg/L左右时,去除率可达85%以上,COD容积负荷可达到10 kg/m3·d以上,且出水可满足后续好氧工段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在中试规模下,研究青岛市餐厨垃圾与菜市场垃圾混合(质量比1∶1)高温厌氧消化实验,通过监测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量、气体组成等产气情况和消化液中pH值、SCOD、NH3-H、VFAs含量和组分等化学指标变化,确定混合厌氧消化的最大有机负荷,并分析混合高温厌氧消化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青岛市餐厨垃圾与菜市场垃圾混合高温厌氧消化产甲烷具有技术可行性;(2)混合厌氧消化的最大有机负荷可达4.069 kg VS/(m3.d);(3)当系统最大有机负荷时,每天每千克VS最高可产生甲烷量0.346 m3;(4)混合厌氧消化可削减氨氮对餐厨垃圾单独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