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湖北航宇公司是一个拥有国际一流的火箭橇滑轨试验场、高速气流吹袭试验台、海上救生试验水池、仿真试验室等大型试验设施的航空生命安全领域的研发机构。他们在成功实现了彻底打散重组,职工思想由融合到凝聚,经营总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的大好形势下,又实施“五管齐下”推进创新战略,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2.
在北京地区,有一类高污染产生在850 h Pa以上为偏北风的背景下.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PM2.5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了环境气象条件在这类污染过程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环境大气并不总是处在层结稳定状态,有利于污染物累积的气象条件来自垂直运动和散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从地面到对流层中层,垂直速度呈上升-下沉-上升的分布,而且散度呈辐合-辐散-辐合的结构.近地层的辐合导致周边的污染物向本地汇集,上升运动则将它们送向空中.但是,叠置在其上空的、长时间维持的下沉气流层却阻止了污染物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层的污染浓度不断升高.垂直运动出现"分层"是由于高空偏北风并没有侵入到边界层内,近地层仍然维持偏南风或小风,冷空气太弱或者没有冷空气活动是高空偏北风不能到达近地层的主要原因.而下沉气流层的形成则与其上空的空气辐合有关,该辐合层源自偏北气流中的风速脉动.因此,环境大气动力作用是高空偏北气流型空气污染过程形成的关键机制.关注对流层中下层温度24 h变化、垂直速度和散度的垂直分布将有助于提高此类高污染过程的诊断分析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3.
低温电除尘器可以实现提高除尘效率和余热利用的双重目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电除尘新技术。采用商业CFD软件,利用多孔跳跃、换热器模型,模拟低温省煤器内温度、密度及流速的变化规律及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准确模拟并确定低温电除尘器的气流分布方案,满足流量分配及速度均匀性的设计要求,并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4.
The effects of Tween-20 and Zn(II) on ethylbenzene removal were evaluated using two biotrickling filters(BTFs), BTF1 and BTF2. Only BTF1 was fed with Tween-20 and Zn(II).Results show that ethylbenzene removal decreased from 94% to 69% for BTF1 and from 74%to 54% for BTF2 with increased organic loading from 64.8 to 189.0 g ethylbenzene/(m3·hr) at EBRT of 40 sec. The effect of EBRT(60–15 sec) at a constant ethylbenzene inlet concentration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EBRT(30–10 sec) at a constant organic loading. Biomass accumulation rate within packing media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205.
专利资讯     
正专利名称:一种利用高压热风自动分离废弃线路板元件的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310416098.4公开号:CN103480933A申请日:2013.09.12公开日:2014.01.01申请人: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压热风自动分离废弃线路板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待分离的废弃线路板采用钉式结构固装在传送带上进行传送,采用高压高温气流冲击的分离方式分离所述废弃线路板的基板和元器件;分离时将高压高温  相似文献   
206.
2004年辽宁地区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气溶胶指数资料和污染物监测资料,从气候背景和环流形势入手,着重探讨了2004年4月14-16日辽宁地区的一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的形成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的气候背景为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此次过程中,高空大槽引导极地强冷空气南下,配合低层强大的蒙古气旋构成了东北地区沙尘过程的典型天气环流形势.在起沙的动力机制方面,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速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速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所触发的强烈上升运动构成此次沙尘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螺旋度上负下正的垂直分布是此次沙尘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是由于这种垂直结构对于沙尘过程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而言,构成了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深厚上升区,这种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十分有利于沙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7.
文章基于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某低低温电除尘系统进行了多场条件下的数值模拟。采用k-ε模型来模拟湍流场,用离散相模型(DPM)来模拟飞灰颗粒的运动,用换热器模型和多孔跳跃模型模拟烟冷器内温度场,用电磁流体模型(MHD)模拟电场,用颗粒群平衡模型(PBM)模拟颗粒团聚规律。结果表明:烟道内布置导流板及阻流板后,电除尘器各分室进口流量偏差均在±1%以内,出口不超过±0.5%。颗粒相质量流量分配偏差也均未超过±5%。各室入口截面烟气流速相对均方根差均不超过0.25。模拟烟冷器内各截面的温度、密度及流速变化规律与实际相符。电场内电势分布由放电极向收尘极呈不均等环状分布,粒径越大的颗粒越容易被收集,小颗粒易发生逃逸。随着时间的推移,烟冷器内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当t=0.8 s以后,颗粒平均粒径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20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163-169
脉冲喷吹清灰是袋式除尘器常用的清灰方式之一,更好地了解喷吹过程中清洁气流的气流量在滤袋间的分布及射流的行为特征对提高袋式除尘器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瞬态三维CFD数值模拟的方式分别对使用高压和低压脉冲喷吹系统的袋式除尘器的喷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洁气流的气流量在滤袋间的分布并不均匀,进入中部几个滤袋的气流量占比较高,且其中较大部分为二次气流;尽管高压系统中喷嘴出口处射流的质量流量较高,但进入滤袋中的气流量在2个系统中的分布情况相似;受主要气流压力波的影响,喷嘴出口处的射流均存在偏移,偏移程度沿吹扫管逐渐减小,且高压系统中的偏移程度均小于低压系统,这表明喷嘴位置与喷吹压力会对射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9.
页岩气开采往复式压缩机管路系统长期受到气缸排出的高压脉动气体冲击载荷,引发受迫振动,严重影响开采效率与人员安全。针对脉动最为剧烈的二级排气管路,运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气流脉动超标情况,掌握气流脉动变化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开展气流脉动优化研究,掌握了不同孔板孔径比对管路系统气流脉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缓冲罐出入口管道孔板孔径比分别为0.4与0.45时,管路系统气流脉动抑制效果最优。据此,结合气流脉动周期性激励特点,建立了管路系统结构动态振动仿真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评价管路系统振动安全性能。优化后管路系统气流脉动幅值仅为API 618标准的18.50%,相比原模型减小了87.98%,且优化后管路系统振动安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最大误差为振动位移误差12.14%,符合工程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210.
三通管支管位置变化影响管内爆炸气流分布及爆炸后果,为研究其影响规律,构建等径垂直支管三通管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计算和分析爆炸气流传播、流场变化、速度峰值及压力峰值规律。结果表明:在垂直支管B与水平支管C长度相同的工况下,C内的速度峰值整体大于B,两支管内的最大气流速度峰值均出现在分岔处,为228 m/s,比A管小26.7%;初次点火正向气流传播和末端反射的正向传播气流均会导致三通处流场气流旋涡、强湍流动能区域和速度峰值;支管位置不同工况下,三通管内气流速度峰值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管内;垂直支管内气流速度峰值随监测点距离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垂直支管内速度峰值与压力峰值呈现明显的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