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5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6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6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50篇 |
综合类 | 1332篇 |
基础理论 | 107篇 |
污染及防治 | 62篇 |
评价与监测 | 125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溶胶(aerosol)是分散在气体介质中,粒径大部分小于1μm(微米)的微粒,最大者也可以达到5μm。它具有胶体性质,对光线有散射作用。气溶胶在气体介质中不因重力作用而沉降。生物气溶胶主要是来自生物因素导致的气溶胶,它有别于工业来源的气溶胶。 相似文献
2.
双滤膜法求取过滤效率,在只有一台低本底α、β测量系统情况下,依次轮流测量第一、二层样品的α、β每三分钟计数,并求得衰变常数-0.0199、0.0201对第二层各值进行修正并由其计算得滤膜的过滤效率为87%左右。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本文介绍了气溶胶浓度的表示方法以及各种气溶胶采样器和测量器的原理和种类,希望能给环境工作者提供参考,了解国外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种类。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是评价气溶胶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浮游粒子状物质”的定义为大气中浮游的空气动力当量直径在10μm以下的粒子状物质(以下称PM10)。由于粒子的粒径不同,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情况下,7~0.5μm和0.2μm以下粒径的粒子对人体的影响最大,能够进入人的肺部,7.07μm以下的粒子是造成职业病“尘肺”的元凶,故测量PM10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我国,测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采用德国进口的LB9100D监测系统对80m烟囟排放的α放射性气溶胶浓度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与国产FJ-367,FH-463A装置进行了对比则量,两套装置的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针对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用钢板厚度偏差对强度、刚度的影响,提出对材料进厂验收、准确计算、监督检验、保证安全等技术措施和监督检查意见,以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碳质气溶胶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区域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为了探究减排背景下碳质气溶胶的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实时在线监测获取了2018~2021年成都市PM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以及相应的气象数据. 结果表明,监测期间ρ(OC)和ρ(EC)均值分别为(10.9 ±5.7)μg·m-3和(2.6 ±1.9)μg·m-3,在PM2.5中占比分别为25.2%和6.0%,ρ(SOC)均值为(5.7 ±3.3)μg·m-3,在OC中的占比为52.9%. OC和EC浓度随PM2.5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PM2.5:年均下降浓度为-7.1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6 %·a-1;OC:年均下降浓度为-1.7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2 %·a-1;EC:年均下降浓度为-0.1 μg·(m3·a)-1,年均降幅为-4.4 %·a-1],2021年各污染物浓度较2020年均有不同幅度反弹. PM2.5和OC浓度大小为:冬>春>秋>夏,EC浓度大小为:冬>秋>春>夏,OC和EC占比分别呈夏季和秋季高于其他季节,对应季节OC和EC占比分别为26.8%和6.9%. 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OC、EC和SOC浓度逐步上升,但在PM2.5中的占比却呈下降趋势,说明成都市PM2.5污染的控制因子并不是碳组分. 源解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碳质气溶胶主要受机动车、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VOCs二次转化影响. 2019~2021年,EC受VOCs中机动车特征组分影响逐年下降,春季和秋季OC和EC受VOCs影响大于其他季节,春秋季节应加大VOCs排放治理,减少二次转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卫星气溶胶产品,采用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型SBDART(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研究天津地区的斜程能见度。首先,使用CALIPSO卫星2015—2019年气溶胶产品对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等垂直方向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针对具有“衰减型”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的天气,采用SBDART模型求解大气辐射传输方程,得到天空背景辐射亮度,最后依据斜程能见度定义反演得到准确的斜程能见度。进一步,对使用Koschmieder定律和经验公式计算获得的斜程能见度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与经验公式法相比,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使用Koschmieder定律反演得到的斜程能见度更为准确,其平均误差小于15.0%,均方根相对偏差小于17.6%。此外,还对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进行了拟合,并在斜程能见度反演中使用拟合的消光系数。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拟合参数与近地面消光系...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5年和2019年不同代表年份,结合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晴天、多云、霾)下,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整层大气透过率和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年份的差异.借助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重污染期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垂直方向上气象要素廓线、边界层结构以及PM2.5浓度的反馈机制.结果表明:霾污染可导致大气透过率明显下降,春、秋、冬不同季节,霾污染导致中午大气透过率分别下降0.09,0.11和0.09.全年平均霾污染可导致大气透过率降低约15.5%.云量的增多也可导致大气透过率明显下降,多云天气下大气透过率相比晴天减小约22.4%.霾和云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还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当太阳高度角>60°时,霾污染导致大气透过率下降8.6%.随污染等级提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也越强,天津地区空气质量分别为Ⅰ~Ⅰ级时,中午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呈稳定下降趋势,依次为484,446,439,342,328和253W/m2.重污染期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导致大气低层(250m以下)降温(0.8℃)增湿(3.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航空光学器件的损伤破裂机理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方法从理论上对航空光学器件的损伤破裂机理进行研究,对不同机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分析大气摩擦和太阳辐射因素对航空光学器件表面温度的影响,在Arrhenius模型理论基础上,以加速寿命试验方法计算航空光学器件的寿命。结果推导出了航空光学器件寿命的计算公式。结论航空光学器件的损伤破裂主要归因于脆性断裂失效和疲劳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气溶胶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MODIS气溶胶遥感数据与同期AERONET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北京地区气溶胶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气溶胶MODIS遥感反演数据和同期AERONET监测数据吻合较好,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为0 789,误差为ΔAOT550 = -0.077AOT 0.03.北京地区气溶胶550 nm光学厚度AOT和细粒比η的时间变化规律性明显:夏季以城市污染气溶胶为主,光学厚度最高,且具细粒特征;春季城市污染气溶胶和春季沙尘共存,光学厚度比较高,且粗粒占一定比例;冬季以采暖燃煤气溶胶为主,光学厚度不高,但是粗粒占较大比例;秋季大气清澈,气溶胶平均光学厚度仅为0.34.空间分布方面,主要受植被覆盖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位于西部北部山区的延庆、密云、怀柔和门头沟区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低,位于东南部平原地区的昌平、顺义、通县、大兴和房山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