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杭州某高校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校室内污染状况,调查选取杭州市某高校75间教室按照装修完成后时间长短分成5组,分别于2011年3、6月进行氡、氨、甲醛和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甲醛和苯系物浓度与装修完成后时间长短、通风情况、温度、湿度密切相关,装修完成后1.0年内的教室浓度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除装修完成后5.0年以上组外,各组甲醛和苯系物含量6月都呈现极显著增高趋势(p<0.01).所有室内氡和氨浓度均未超标.总体来说,该校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新建建筑物的室内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2.
我国室内氡污染现状及相关控制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铃 《四川环境》2008,27(6):100-103
氡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肺癌因素,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通过对我国室内氡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的汇总和分析,表明近20年来我国室内氡浓度明显增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讨论了我国室内氡浓度控制标准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室内氡在环境毒理学、污染控制、标准体系方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地铁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但作为较封闭的地下空间环境易导致氡积聚,对于工作人员和乘客存在潜在的电离辐射暴露风险,有必要进行监测评估。贵阳地铁1号线于2018年12月开通运营,所穿越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该地层风化过程中常常产生氡异常,尤需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RAD-7电子测氡仪,分别于2020年7月29日和2021年1月7日对该地铁全线20个地下站点及车厢中空气氡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人员暴露剂量,评估潜在健康效应。结果表明:贵阳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为9.6~257.5 Bq/m3,均值为38.9 Bq/m3,高于我国主要城市地铁氡平均值(28.9 Bq/m3),低于国外平均值(105.2 Bq/m3);且不同站点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氡浓度夏季低于冬季。计算发现,站内工作人员因氡及其子体暴露导致的有效剂量为0.28 mSv/a,小于天然背景辐射值(约为2.4 mSv/a),属于低剂量辐射范围,不存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4.
天然气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比天然气与煤气、液化石油气在燃烧过程中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监测包括B(a)P的常规污染物,并测定了监测户的代表对象的尿1-羟基芘。对北京天然气从气源厂、中转门站至末端作了一年四季氡的浓度及变化的检测观察。为对3种燃气中有机成分进行分析,特殊设计了大流量采样装置采集了3种燃气的燃烧产物,并对3种燃气燃烧产物中颗粒物上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色质联机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室内常规污染物中颗粒物和CO在采暖季节均  相似文献   
125.
以河源4#SD - 3A测氡仪观测原理、运行性能为研究对象,结合几年来所发生的观测故障状况,在观测及维护过程分析SD -3A测氡仪故障原因,对测氡仪发生故障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熟练掌握测氡仪观测特性并及时解决实际操作难题.  相似文献   
126.
The universality of improved CO2 fixing upon the addition of mixed electron donors(MEDs)composed of Na2 S,NO2-,and S2O32-to non-photosynthe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NPMCs)obtained from 12 locations in four oceans of the world was validated. The CO2 fixing efficiencies of NPMCs were universally enhanced by MED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H2 alone as electron donor,with average increase of about 276%. An increase in microbial inoculation concentr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net amount of CO2 fixing to853.34 mg/L in the presence of MED. NO2-and S2O32-may play the roles of both electron acceptor and electron donor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which may improve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NPMC and enhance the CO2 fixation efficiency. The sequence determination of 16 S ribosomal deoxyribonucleic acid(rDNA) from 150 bacteria of NPMC showed that more than 50% of the bacteria were symbiotic and there were many heterotrophic bacteria such as Vibrio natriege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PMC acts as a symbiotic CO2 fixing syste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ut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may be a crucial factor supporting ladder utilization and recycling of energy/carbon source.  相似文献   
127.
北京地区室内氡浓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14种代表性建筑物室内的氡浓度,并对北京地区室内氡源的相对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房屋下面的地基土壤和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占室内氡全部来源的70—80%;地面和建筑物表面的裂隙、孔道是氡气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生活用水、民用燃煤和燃气对室内氡的影响不到2%。北京地区地面建筑室内平均氡浓度为30Bq/m~3,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93mSv。地下建筑中室内平均氡浓厦为35Bq/m~3,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当量为1.3mSv。  相似文献   
128.
哈尔滨市部分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装修材料的应用是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对哈尔滨市内部分新装修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后发现,游离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均存在不同比例的超标现象。本文采用客观指数评价方法对新装修住宅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48%的住宅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29.
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对南京市人防工程内空气中氡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对应于不通风、半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三种方式,夏季氡浓度最高,为904.2 Bq/m3,是南京市室内平均值的50倍,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分别为12倍和7.9倍.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和土壤及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前者为正常本底水平,而后者与全国及南京平均值处于同一水平.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了工作人员受到的年有效剂量,为4.29 mSv,是全国平均值(2.30mSv)的1.9倍,且吸入氡及氡子体所致内照射剂量所占比重较大,为84.1%,危害更大.建议采用加强通风的措施降低空气中的氡浓度,以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30.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关于氡暴露辐射防护草案报告"目前开展公众咨询。ICRP欢迎来自个人和组织的各种建议,并希望于2012年6月之前通过网址收到各类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