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15篇 |
综合类 | 177篇 |
基础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34篇 |
评价与监测 | 5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连续流动分析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操作简单、通用性强、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等一系列优点。灵活运用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可对大多数水性样品如水和废水、土壤(或固体废弃物)提取液、饮料等进行分析。本文中着重介绍了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以及总氰化物等几个连续流动分析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2.
8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氰化物浓度,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按照测量不确定度的传播规律建立总氰化物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模型,通过对整个测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计算,求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4.
杏仁露厂排放废水中氰化物挥发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杏仁露厂所排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其降解以挥发为主,并呈指数衰减。废水中氰化物静态挥发降解72h尚不能达标;而曝气挥发降解仅需24h即可达标。 相似文献
85.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一书中规定测定氰化物使用的显色剂吡唑啉酮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因该试剂价格比较昂贵,且不是常用试剂,我们试改用乙醇来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 相似文献
86.
87.
《环境科学与管理》1997,(1)
研究了颗粒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低浓度氰化物(≤1mg/l)的吸收,确定减少氰化物残余水平的条件,使其低于加拿大饮用水质规定的可接受最大浓度值。经过30小时的连续混合,吸收过程是缓慢进行的,其初速率随活性炭颗粒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一般而言,除在pH8~9内吸收略有增加外,吸收量与pH值无关,当氰化物浓度在0.3mg/l以上时,吸收量与吸收液浓度呈线性增加;低于0.3mg/l时,吸收量与吸收液浓度的一个幂次方成正比。而Freundlich等温线指出,氰化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与单位粒状活性炭的吸收量成正比。增加次氮基三乙酸在10mg/l以上时,对氰化物的吸收无影响,但胡敏酸,Ca~(+2)、Mg~(+2)、Al~(+3)和Fe~(+3)可减少吸收量的30~50%。GAC吸收氰化物的可能机制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意义已得到认可,包括CN~-在内的吸收机制是离子交换,象HCN分子这样的氰化物吸收是通过与含氧官能团(如—COH)形成氢键进行的。 相似文献
88.
89.
<正> 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浸出液中的氰化物常见有报道。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下限较低,适用于测定氰化物含量较低的样品,但干扰因素较多,且操作繁琐,费时,所需试剂种类较多,不适于测定氰化物含量较高的样品。氰离子选择电极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测量范围宽,对有色甚至浑浊的样品也可以测定,已逐渐开始被广泛应用。但用于固体废渣浸出液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了用氰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工业废渣浸出液中氰化物的方法。工业固体废渣成分复杂,其浸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