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长江中游盆地地质环境系统演变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及人工围的相互的相互作用下,长江中游盆地质环境系统分割为演变化方向不同的两部分,堤外水域成为人工过饱盆地,堤内垸地成人为人工饥饿盆地。,长江某些区段及洞庭湖 水位抬升,垸地高程不断降低,洪涝渍害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82.
论湖南省水旱灾害的地理规律性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水旱灾害是湖南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本文依据数十年来的水旱灾情资料,运用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方法,从灾害类型以及其特点和时空尺度上揭示了湖南省水旱灾害的地理规律性,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区域性旱涝灾害的系统对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昉  李德 《灾害学》2000,15(1):36-40
依据一定区域内作物受旱涝 (包括连阴雨 )危害的系统可控性 ,提出一种旱涝灾害的对策模型 ,并阐明了模型建立的有关问题 ,且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84.
洞庭湖区’99洪涝灾害后减灾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兵  董明辉 《灾害学》2000,15(2):43-47
进入 90年代以来 ,洞庭湖区除了 1 990、 1 992、 1 997年以外 ,连年出现高危水位。文章分析了洞庭湖连年高危水位的原因 ,同时分析了 1 999年洪水的特点。面向 2 1世纪 ,提出了洞庭湖减灾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5.
保险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风险转移、风险担保和风险控制的重要职责,保险公司亦成为政府推动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发展的得力助手,但保险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高风险。为了给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时提供科学的风险防范指导,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基于Hoovering改进模型,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企业通过投保行为转移给保险公司的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估。选择湖南省长沙市为研究区,利用湖南省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数据库,对该地区水灾转移脆弱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且,利用构建的网络模型,对保险公司的承保决策进行风险防范的应用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雨花区的投保企业给公司带来的水灾脆弱性整体水平最高,其次是芙蓉区。  相似文献   
86.
通过历史记录对清代四川省水灾逐年分等定级,以此研究清代四川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计算出受灾风险概率。结果表明:(1)清代(AD 1644—1911)共发生水灾1409县次,1861—1890为水患高发期,1825年后水灾强度显著上升。10 a尺度下水灾强度存在三次高峰,30 a尺度下清末期水灾强度持续增强。前期水灾周期为中长期振荡,1825年后水灾强度显著提高且以中短(8—15 a)周期性振荡为主。(2)水灾密集区主要位于山地-平原交界处的成都府、眉州、雅州府东部区域,受灾指数基尼系数为0.4615,水患平均中心位移较小。(3)全川受灾风险概率在受灾比为0.05—0.15时迅速下降,同等受灾比(0.2以下时)下,川东道受灾风险概率最高;而受灾比高于0.2时,川北道受灾风险最高。(4)东亚季风增强、人口暴露度增加、政治经济动荡造成的社会韧性下降和生态破坏可能是清末四川省水灾强度提高和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88.
夏季来临,某些地区又会遭受狂风暴雨的袭击,可狂风暴雨固然危险,但危险并不会随着风雨的停止而结束.水灾之后的清洁工作潜藏许多危害,所有人都必须牢记在心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9.
90.
从1998年大水看我国未来防洪减灾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透视1998年南北洪水,通过对自然背景因素,人口因素,防洪工程现状及经济能力限制等的系统分析,指出在今后30-40年间,我国防洪事务将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