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01.
凤眼莲在城市重污染河道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外港河是秦淮河重要支流,长期以来遭受严重污染。2006年4月份起对外港河进行了综合生态治理。在前期清淤和截污的基础上,7月份开始引种凤眼莲。在上游排污口附近和外港河河口段分别设置的4个生态区以及河面上布设的水面载体内全面放养以凤眼莲为主的浮水植物。经过5个多月的初步治理,外港河水体透明度从40 cm以下提高到120 cm左右,COD下降了70.4%,TSS、TN和NH3-N分别下降了39.6%、49.7%和21.8%。结果证明,凤眼莲在净化严重污染的河道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引种凤眼莲治理城市重污染河道是切实可行的;此外,用PVC管设计制作的水面载体来放养浮水植物可以点缀水面环境,美化城市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302.
本文针对乌梁素海的生态现状 ,建立了氮循环转化概念图 ,分析了有机碎屑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间的转化关系 ,描述了芦苇、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底栖动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氮的循环规律。  相似文献   
303.
东太湖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与磷的沉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文朝 《环境科学》1997,18(3):9-12
东太湖水生植物促进淤积效应显著,硬度小于5kg/cm^2的淤积物了平均深度0.96m,总淤积量149370000t,东南沿岸茭草分布区淤积尤为严重,生物有机物质只占总淤积量的1.52%,水生植物并非淤积物的主要来源,但生物有机物质引起的淤积物疏松效应使得全湖淤积深度增辑0.20m,占总淤积深度的20.8%,表层沉积中生有机物含量3.77%,疏松效应占淤积深度的64%,淤积物中总磷平均含量0.023  相似文献   
304.
长江中游若干湖泊中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分布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ICP-AES测定了长江中游若干湖泊的水生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发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Zn,Cr,Pb,Cd,Co,Ni和Cu)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而一些重金属元素,比如Cd含量增加的同时也会减少必需元素(如Zn)的含量.此外,水生植物会控制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得更多的重金属积累在根部.根据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判断,位于城市附近的湖泊重金属的水平较高,位于农村附近的湖泊的金重属含量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05.
洪湖沼泽土及涝洼水稻土水生作物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洪湖湖区的生态环境,阐述了湖周沼泽土和涝洼水稻土的性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还报导了作者在该湖湖周进行水生作物开发利用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6.
本文论述了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的现状、作用、管理和保护对策及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不要盲目地在库中投放大量草鱼; 6月份以前应对大型水生植物实施保护性措施; 8月初开始应尽量多地收割和捞出大型水生植物.同时应加强6~7月份库中大型水生植物管理方案的研究和大型水生植物二次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7.
308.
淡水湖泊水生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过程为沉积物中的异养微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碳源,但是目前关于温度对沉水植物残体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室内微宇宙模拟实验,研究了4℃和25℃时马来眼子菜残体在沉积物中厌氧分解特征及其主要的微生物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温度对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分解影响显著,25℃实验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纤维素去除率显著高于4℃实验组.25℃实验组沉积物初始腐殖质占TOC比例为18.23%±1.47%,90 d后达到约46%,这说明微生物对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分解促进了沉积物腐质化.此外,温度升高促进了纤维素降解细菌(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生长繁殖,且硫酸盐还原细菌(如GOUTA19、脱硫球菌属(Desulfocuccus)、LCP-6、HB118)和铁还原细菌(如地杆菌属,Geobacter)是沉积物中主要的优势菌种.在25℃条件下,微生物硫酸盐还原、铁还原和产甲烷作用占马来眼子菜残体厌氧代谢的比例分别达到37.3%、27.8%和10.3%.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沉积物中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厌氧分解,且微生物硫酸盐还原、铁还原和产甲烷过程在其厌氧分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9.
为探究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效果,选取芦苇、黄菖蒲、美人蕉、千屈菜、狐尾藻、黑藻、眼子菜、铜钱草、睡莲9种水生植物进行净水小试。结果表明:9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均具备较好的净化效果,其对TN、NH4+-N、TP和COD去除率分别达49.97%~97.89%、75.66%~99.92%、55.91%~95.87%和57.19%~67.87%。基于小试实验结果,在滴水湖C港引水河开展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对修复前后水体进行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TN、NH4+-N、TP和CODMn指数分别下降了25.87%、56.60%、18.42%和29.25%,叶绿素降低了60.1%,溶解氧和透明度分别增加了45.73%和28.68%。生态修复后,示范区由中度营养化降低为轻度营养化,表明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技术配置合理,对生态修复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10.
水生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介绍了我国水生生物治理废水的现状,分别阐述了利用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治理废水及富营养化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同时指出利用水生生物技术处理废水还存在着的问题及其今后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