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3篇 |
免费 | 11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5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7篇 |
综合类 | 233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1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页岩气开发具有施工压力大、排量大、改造规模大的特点,使得压裂套管处于复杂力学环境中。挤压、剪切和弯曲等载荷共同作用,易引发套管挤毁变形,进而导致后续作业时井下工具下入遇阻。但目前研究多针对压裂套管的单一失效原因,难以保障其完整可靠性。鉴于此,针对页岩气大规模压裂作业特点,从不同薄弱位置(如垂直段、造斜段、水平段)、不同自身规格(如钢级、外径、壁厚)和不同约束条件(如内压、孔径、螺距)等多角度,系统辨识套管变形的失效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压裂套管三维模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套管内压变化引起套管应力、位移的变化规律及形态,明确套管变形的大小以及与载荷变化的关系,并揭示套管变形的位置及影响因素的临界值。结果表明:压裂套管的造斜段最大变形、水平段应力集中现象较为严重,属于危险脆弱点;且套管最大应力、最大位移随内压的增加而近似成线性降低关系。 相似文献
612.
为探究不同尺寸煤样吸附瓦斯特性的差异,以漳村矿3#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煤吸附/解吸瓦斯参数测定试验装置,开展粒状煤和块状煤的等温吸附试验,测定不同吸附压力下的吸附量和变形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吸附平衡压力下,吸附量随煤样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粒状煤吸附瓦斯的能力大于块状煤,原因是粒状煤的有效比表面比块状煤大,增加的微孔吸附瓦斯使得煤吸附瓦斯量增加。块状煤的变形量随吸附平衡压力而增大,但增加量逐渐减小。经讨论分析可知:煤体吸附膨胀变形是煤基质吸附膨胀和气体压力压缩共同作用的结果;粒状煤测定的吸附常数应用到煤层数值模拟中会引起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613.
因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综合评价滑坡治理工程中所选抗滑桩桩位时,既要保证安全稳定,又要经济合理。以巴东雷家坪35kV变电站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滑坡前缘和中部设置抗滑桩时滑体内部和变电站场地受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抗滑桩设置在滑坡前缘时,滑体后部推力并未有效减小,但能够有效地控制滑体前缘尤其是变电站场地的水平位移,而滑体后部的水平位移削减量不大;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时,能够有效地抵挡滑体后部所产生的推力,并使得滑体中后部水平位移和应力应变得到有效控制,但不能有效地控制滑体前缘的水平位移;滑坡前缘相对中部设置抗滑桩能更好地控制滑体的垂直位移。由此得出: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能够有效地抵抗滑体后部所产生的推力,抗滑桩设置在滑坡前缘能够防止滑体前缘变电站场地发生过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614.
针对波动性大、规律性和平稳性均较差的大坝变形监测数据,采用事先设定变形曲线建模会因设定不当而出现拟合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函数cot(x~α)变换的傅立叶级数逼近建模方法,利用该建模方法建立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具有很强的数据适应能力和外推能力,只需少量级数项就能达到理想的预测效果,对于其中的模型系数及相关参数可采用遗传算法来估算。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函数cot(x~α)变换的傅立叶级数逼近建模方法所建立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且建模方法简单、程序容易实现,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15.
在对基坑隆起、基坑围护桩体水平变形以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产生机理、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测项的变形模式:基坑隆起为抛物线模式,围护桩体水平变形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为双直线模式.变形模式中的参数取值与基坑条件(包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支护结构形式等)存在对应关系.给出了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的各变形模式参数的线性回归方法,为建立以回归参数控制的预测分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16.
617.
深部软岩煤巷围岩变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深部软岩煤巷围岩力学性质,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程序,模拟软岩煤巷开挖未支护巷道和U型钢支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全过程,得到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解决底板问题是维护深部软岩煤巷整体稳定的关键,巷道底鼓与两帮收敛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提高围岩本身强度参数是围岩控制的重点。由此提出大刚度高阻力联合支护技术,即应用高阻力预应力锚杆进行锚网支护的基础上,以注浆加固和反底拱对底板进行控制,同时配合大刚度U型钢支护,适时实施围岩二次注浆加固及锚索加强支护,且将此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18.
为更好地分析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驾乘人员安全,根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214碰撞要求,采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详细建立了某公司轿车有限元整车模型和可变形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4 km/h速度撞击轿车侧面的变形侵入过程仿真模拟和轿车侧面车门不同水平级的变形侵入对乘员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信;轿车车门中部位置对驾乘人员损伤影响最大,乘员损伤AIS值接近3(严重损伤);参数加权平均变形侵入量能较好的反映车辆侧面碰撞下车身侧围的变形侵入情况。 相似文献
619.
奥式热水锅炉是由澳大利亚引进的系列热水锅炉(以下简称奥炉)新技术,详见附图1、2所示,本锅炉结构紧凑,炉膛容积大,燃烧效果好,热效率高,是其显著优点。奥炉有其利也有其弊,其它炉型也一样,凡是有它先进的一面,优越的一面,同时也会存在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