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2篇 |
免费 | 364篇 |
国内免费 | 3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35篇 |
废物处理 | 70篇 |
环保管理 | 99篇 |
综合类 | 1315篇 |
基础理论 | 287篇 |
污染及防治 | 153篇 |
评价与监测 | 188篇 |
社会与环境 | 15篇 |
灾害及防治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的痕量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一种使用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初中痕量汞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控制悬浮液的颗粒粒径在200目(d≤0.076mm),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以保证悬浮液分散均匀稳定,以水溶液标准作标准曲线,该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L,加标回收率为90.5%-103.4%,RSD为4.39%。将此法用于标准物质GBw07314、GBw08301、GSBZ50013—88、GSB50014—88和实验室外控样的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82.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下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班长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2.2000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 相似文献
283.
Mara C. Diguez Claudia P. Queimalios Sergio Ribeiro Guevar Mark Marvin-DiPasquale Carolina Soto Crdenas Mara A. Arribre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3,25(10):1980-1991
Ligands present i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orm complexes with inorganic divalent mercury (Hg^2+) affecting its bioavailability in pelagic food webs. This investigation addresses the influence of a natural gradient of DOM present in Patagonian lakes on the bioaccumulation of Hg^2+ (the prevailing mercury species in the water column of these lakes) by the algae Cryptomonas erosa and the zooplankters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and Boeckella antiqua. Hg^2+ accumula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using natural water of four oligotrophic Patagonian lakes amended with^197Hg^2+.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g^2+ was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and character of DOM. The entrance of Hg^2+ into pelagic food webs occurs mostly through passive and active accumulation. The incorporation of Hg^2+ by Cryptomonas, up to 27% of the Hg^2+ amended, was found to be rapid and dominated by passive adsorption, and was greatest when low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with protein-like or small phenolic signatures prevailed in the DOM. Conversely,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with a humic or fulvic signature kept Hg^2+ in the dissolved phase, resulting in the lowest Hg^2+ accumulation in this algae. In Brachionus and Boeckella the direct incorporation of Hg from the aqueous phase was up to 3% of the Hg^2+ amended. The dietary incorporation of Hg^2+ by Boeckella exceeded the direct absorption of this metal in natural water, and was remarkably similar to the Hg^2+ adsorbed in their prey. Overall, DOM concentration and character affected the adsorption of Hg^2+ by algae through competitive binding, while the incorporation of Hg^2+ into the zooplankton was dominated by trophic or dietary transfer. 相似文献
284.
混汞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应用历史悠久的提金方法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使用 ,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汞污染。本文介绍了混汞法的流程以及汞的释放过程和释放因子 ;综述了应用混汞法提金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对由此引发的大气、水体、生物 (包括人体 )和土壤汞污染的研究现状 ,并讨论了采金地区的环境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285.
文留断块油气田油层埋藏深(一般井深3000m左右)、富含有机物,目前又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给井下作业带来诸多不便,从2002年开始,一些油井酸化施工后,井口突然会出现H2s气体,导致井下作业常常被迫停止.经过6年来的研究、探索和不断的完善,目前已实现了对硫化氢气体的有效防护,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86.
以某化工厂内含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固化稳定化技术的中试试验,研究水泥和硫化钠的药剂配比和搅拌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添加量增大,汞的浸出浓度大体降低;随着硫化钠添加量的增大,汞的浸出浓度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当水泥和硫化钠联用时,浸出液中汞未检出,处理效果较好;搅拌方式对土壤中汞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处理效果以及增容等因素,建议采用0.05%(质量分数,下同)工业级硫化钠+5.00%复合硅酸盐水泥P.C 32.5的药剂配比和挖机铲斗混合搅拌的方式对土壤中的汞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 相似文献
287.
兰州城区大气粒子态汞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发现在市工业区,粒子态汞浓度高,冬,夏平均值为0.91和1.00ng/m^3,最高达1.92ng/m^3,冬夏季无显著性差异,秋季浓度低,交通频繁区和交通商业混合区冬季平均值0.45ng/m^3,夏季0.49ng/m^3在清洁区大部分在0.10ng/m^3左右,最低0.070ng/m^3,显示夏季和城区粒子态汞浓度偏高的特征。工业区粒子态汞主要是由人为污染产生的气态汞吸附在同一污染源的粒尘 相似文献
288.
289.
为探究改良剂赤泥(富铁铝的工业废弃物)与鱼粪(富氮磷的有机质)作为改良剂结合2种典型先锋速生植物(巨菌草和黑麦草)对汞铊矿废弃物中典型重金属(Hg、As、Sb、Tl等)淋溶释放的原位控制效果,通过150 d淋滤实验,考察了单一改良剂、混合改良剂及改良剂联合植物对汞铊矿废弃物和淋滤液理化特征、重金属淋溶释放规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鱼粪和赤泥结合植物种植能显著抑制汞铊矿废弃物中As、Tl和Sb的释放,同时显著促进废弃物中Hg的溶出(P<0.05)。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5个批次淋滤液中As、Tl和Sb的质量浓度分别降至对照组的21.28%~56.56%、33.21%~63.15%、32.23%~56.62%。经处理后汞铊矿废弃物中养分有所提高,相较于对照组,各处理组废弃物pH由3.87升至5.56~6.78,速效钾(AK)含量是对照组的5.60~8.75倍,有机质(OM)由对照组的0.64 g·kg−1增至2.50~3.14 g·kg−1。同时,改良剂与植物联合修复改善了汞铊矿废弃物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其中以黑麦草组的细菌群落丰富度最高。综合考虑重金属淋溶释放控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选择鱼粪和赤泥混合改良并种植巨菌草对汞铊矿废弃物的修复效果最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汞铊矿废弃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原位控制与无土快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0.
为了解煤胶体对汞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采用沉降法和离心法提取由霍林河采集煤样中的煤胶体(0~2、2~5、5~10 μm),采用批量实验对不同粒径和不同温度下,煤胶体对汞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胶体对汞的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以化学吸附为主,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双室模型很好的描述。煤胶体对汞的平衡吸附量随粒径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不同粒径煤胶体受温度影响的大小关系为(5~10)μm > (2~5)μm > (0~2)μm。煤胶体对汞的吸附从初始阶段到达到表观平衡,快速吸附均占据优势。在表观平衡时,粒径越大,快速吸附的贡献率越小。煤胶体对汞的吸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和粒径减小而增大。温度越高、粒径越小,快速吸附速率越大;而慢速吸附速率则随温度升高和粒径增大而增大。汞在0~2 μm和2~5 μm煤胶体上的吸附过程,粒内扩散是其主要控速步骤;而对于5~10 μm的煤胶体,膜扩散是主要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