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25篇 |
免费 | 966篇 |
国内免费 | 31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88篇 |
废物处理 | 298篇 |
环保管理 | 2557篇 |
综合类 | 14433篇 |
基础理论 | 1580篇 |
污染及防治 | 1724篇 |
评价与监测 | 1242篇 |
社会与环境 | 355篇 |
灾害及防治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8篇 |
2023年 | 613篇 |
2022年 | 674篇 |
2021年 | 830篇 |
2020年 | 652篇 |
2019年 | 655篇 |
2018年 | 401篇 |
2017年 | 480篇 |
2016年 | 649篇 |
2015年 | 755篇 |
2014年 | 1391篇 |
2013年 | 1060篇 |
2012年 | 1078篇 |
2011年 | 1048篇 |
2010年 | 837篇 |
2009年 | 969篇 |
2008年 | 1092篇 |
2007年 | 1047篇 |
2006年 | 854篇 |
2005年 | 791篇 |
2004年 | 719篇 |
2003年 | 1070篇 |
2002年 | 739篇 |
2001年 | 655篇 |
2000年 | 616篇 |
1999年 | 501篇 |
1998年 | 464篇 |
1997年 | 354篇 |
1996年 | 285篇 |
1995年 | 308篇 |
1994年 | 239篇 |
1993年 | 204篇 |
1992年 | 209篇 |
1991年 | 225篇 |
1990年 | 220篇 |
1989年 | 28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冬季大气中苯系物污染特征及人体暴露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2007年冬季对乌鲁木齐市空气中苯系物(BTX)进行了网格布点监测,并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样品分析. 结果表明:冬季大气中苯(B)、甲苯(T)和二甲苯(X)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62~20.57,3.40~122.82和2.20~129.15 μg/m3. 与欧洲标准相比,该地区ρ(苯)较高,且部分地区高于欧洲控制标准;而ρ(甲苯)和ρ(二甲苯)较低,达到欧洲目标限值水平. 苯系物质量浓度和空间分布特点较显著,ρ(甲苯)与ρ(二甲苯)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但与ρ(苯)的分布特点不同. 最后通过对苯系物的人口加权大气污染暴露水平进行分析可知,乌鲁木齐市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污染暴露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但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故与ρ(苯)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城区的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人口加权平均值均略低于全市人口加权平均值,说明虽然城区人口密度较高,但其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人口加权污染暴露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42.
贵阳市城区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研究了贵阳市城区各交通干线两侧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基线作为参比值,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交通干道两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除Pb和Cr外,其余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中国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基线值. 整体上,贵阳市路侧土壤尚未受到Pb和Cr的污染,其w(Hg),w(Cd)和w(Zn)已达中度污染甚至强污染水平,同时各路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As,Cu和Ni污染,但并不严重. 据调查,路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其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燃煤、交通运输、地形及路况、气象因素以及城市建设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3.
北京山前典型细粒子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近年来北京地区冬季首要污染物,其中细粒子(PM2.5)污染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该地区具有山前地区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使其细粒子污染更具区域代表性.对2007年12月北京出现的4次细粒子污染过程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粒子山前累积/清除时间,ρ(PM2.5)峰值均与气象条件相关;12月23─26日的3 d连续累积,使26日的ρ(PM2.5)日均值达到313.4 μg/m3,是国家ρ(PM10)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50 μg/m3)的2.1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ρ(PM2.5)日均指导值(25 μg/m3)的11倍;持续的偏南风和边界层底层局地性环流,使得京津冀南部区域细粒子以日均96.7 μg/m3的高值累积在北京山前地区,造成了12月23—31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冬季严重细粒子污染. 相似文献
244.
洞庭湖平原中小型湖群沉积物铬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7年采集洞庭湖平原地区10个中小型湖泊沉积物样品33个(其中表层样品29个,柱状样品4个),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等级进行研究. 各湖泊表层沉积物中w(Cr)普遍高于环境背景值,其w(Cr)平均值排序为岳阳南湖>大通湖>珊珀湖>东湖>黄盖湖>安乐湖>北民湖>柳叶湖>毛里湖>芭蕉湖. 各湖柱状沉积物中w(Cr)由底层到表层的垂向上呈现不同的波动趋势. 各湖沉积物的铬污染程度按湖泊类型划分,表现为城市湖泊>投肥养殖型湖泊>人放天养型湖泊. 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平原地区中小型湖群沉积物中铬污染较轻,4个湖泊的10个采样点为偏中度污染,9个湖泊18个采样点为轻度污染,1个采样点没有污染. 相似文献
245.
2007年,太湖爆发大面积蓝藻,直接导致200万人出现饮水困难;2006年开始的太湖污染治理二期工程预计投入资金1000亿元。 相似文献
246.
247.
248.
污泥堆肥工艺是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文章考察了污泥在堆肥前后四类重金属(铜、锌、铅和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铜、锌、铅和镉在堆肥前后的总量变化不大,Cu、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Pb、Cd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堆肥处理过程中可交换态重金属都呈下降趋势,但各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变化幅度不同,以Zn和Cd下降幅度最大,Zn的可交换态由堆肥前的10.5%下降到堆肥后的4.8%;Cd的可交换态从堆肥前的3.2%下降到堆肥后的1.8%,下降比例超过和接近50%。随着向土壤中添加污泥及堆肥量的增加,小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也相应增加,且地下部分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小麦中重金属含量在地下部与地上部之间的比值恒定,特别是Pd,Cd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浓度比可分别达到130和15~20,经堆肥处理的污泥可以降低小麦对其中重金属的吸收。将污泥及堆肥腐熟品添加至石油污染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19.6%。处理一个月后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不大,Zn具有向铁锰氧化态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9.
国外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进行了研究,国内也有文献报道。夏青提出了模拟径流污染对受纳水体影响的点源、非点源污染分别计算然后线性叠加的近似方法。但是,对城市整体径流污染对河流影响的系统模拟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有许多未真正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确定因分散排放经不同长度河段到总排放口的污染物衰减量,即径流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取值等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实现作一初步的偿试。 相似文献
250.
低温时污泥膨胀对MBR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装置考察了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污泥膨胀过程中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和膜污染的情况,并从微生物角度分析了引起膜污染的因素.结果表明,低温时COD上清液和出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和92%,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后去除率变化不大.MBR中丝状菌污泥膨胀形成的过程中,污泥沉降性变差,丝状菌丰度(FI)由2增加到5,丝状菌伸出絮体形成网状结构.低温时膜操作压力随时间呈直线变化,膜组件的水力清洗周期为15 d.在丝状菌大量繁殖时缩短到7 d,膜污染严重.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特性,发现膨胀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总量是正常污泥的3倍,污泥絮体相对疏水性(RH)随FI的提高而增大.EPS和RH增大后会引起更多物质沉积到膜表面,使膜污染速率提高,膜的运行周期变短.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混合液粘度、Zeta电位、污泥絮体形态也是影响膜污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