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48篇 |
免费 | 338篇 |
国内免费 | 119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0篇 |
废物处理 | 377篇 |
环保管理 | 1259篇 |
综合类 | 5594篇 |
基础理论 | 404篇 |
污染及防治 | 952篇 |
评价与监测 | 189篇 |
社会与环境 | 63篇 |
灾害及防治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234篇 |
2021年 | 302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235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72篇 |
2016年 | 270篇 |
2015年 | 324篇 |
2014年 | 567篇 |
2013年 | 427篇 |
2012年 | 407篇 |
2011年 | 471篇 |
2010年 | 391篇 |
2009年 | 467篇 |
2008年 | 458篇 |
2007年 | 461篇 |
2006年 | 426篇 |
2005年 | 422篇 |
2004年 | 333篇 |
2003年 | 374篇 |
2002年 | 341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255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质监测是水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保护方案与治理措施制定均需依托于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表现出监测效率高、数据准确等优势,可在短时间内找出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估,为污染源的科学、有效处理提供技术指导,是水环境保护工程稳定推进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分别从提高监测效率、节约监测成本、污水快速治理等多个层面分析水环境保护中,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并阐述技术在水库水质、排污口水质、地表水水质监测中的具体运用,又提出科学且可行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2.
光合细菌和水浮莲在河南农村猪场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在信阳农村养猪场中的2个3.3 m深的污水氧化塘进行光合细菌和水浮莲净化污水的研究.1#氧化塘加入8×108mL-1光合细菌50 L,2#氧化塘加入水浮莲(100株·m-2).为期1 a的试验结果表明:经光合细菌和水浮莲的共同作用,总磷下降了41.8%~76.0%,总氮下降了61.8%~81.0%,COD下降了66.8%~79.1%,BOD5下降了64.8%~82.3%.显示光合细菌和水浮莲能够明显改善养猪场污水水质. 相似文献
63.
64.
水生植物净化三肼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和浮萍4种供水生植物中,水葫芦对三肼污水的适应能力最强,当用水葫芦将污水中偏二甲肼和甲基肼的浓度从10 ̄60mg/L,净化至0.1mg/L以下时,偏二甲肼和甲基肼的降解速率分别是对照组(自然降解)的2.2 ̄5倍和2倍以上,水葫芦对偏二甲肼的去除能力大于甲基肼,但对无水肼的去除能力与对照组相仿,水葫芦吸收三肼后,有77%的偏二甲肼分布在叶部,64%的甲基肼和83%的无水肼分布在 相似文献
65.
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的污水净化技术,在我胃着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类型,概括分析了地下渗滤系统中的关键性问题-土壤的选择与配制,水力负荷的选取,氮磷去除问题和土壤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将电子产品在野外环境下日变化波动与季节差异明显的温度载荷编制成温循载荷谱和转换为加速载荷谱。方法 通过四点雨流计数法提取原谱中的载荷循环信息,对提取的循环信息进行分布拟合、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进而构建循环均值与范围值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再运用概率密度法,编制出8×8二维环境载荷谱。在二维载荷谱基础上,编制出温循载荷谱,使用针对电子部件参数修正的加速方程转化为加速载荷谱。结果 利用野外作业现场1个作业周期内的气温纪录,提供了一套编制温循载荷谱和转换加速载荷谱的合理化流程和解决方案。结论 该制谱方法可以利用原始环境谱中绝大部分有效信息,较好地还原电子部件野外作业阶段经历的温度变化过程,为电子产品的加速寿命试验和使用寿命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69.
70.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及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树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4(3)
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和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