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9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以淮南矿区沉陷治理工程为基础,总结了煤炭开采过程造成的地面沉陷问题的类型、特点,并针对沉陷治理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特点加以分析,提出了各环节要注意的考虑的问题及沉陷治理工程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2.
天定高速路今年又出现路基沉陷、路面破损等问题。甘肃省交通厅工程处处长谈应鹏回应称,这次天定高速的问题并非源于工程质量,而是因为受到强降雨影响(《中国青年报》8月13日)。去年9月27日的《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投资87亿多元的天定高速通车仅半年就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害,部分路段不得不铲除重铺。上述托词未免太糊弄人了,大雨导致高速公路路面出现个别坑洼的情形会  相似文献   
53.
选取氮、磷、铅、铬、铜为分析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模型评价了济河与沉陷水域水质。结果表明:济河和沉陷水域的氮磷主要受周边的面源影响;在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TN和NH_3-N含量随时间均呈现上升趋势;雨季时,沉陷区和济河的TN最大值分别为5.55mg/L和6.33 mg/L,NH_3-N最大值分别为1.27 mg/L和1.42 mg/L;沉陷水域中Cu、Zn、Pb含量均高于济河,济河水的流动对沉陷区水质改善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受济河水体交换及降水的影响,沉陷水域水质在雨季的波动较大;济河和沉陷区水体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要求。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皖北煤电公司的煤炭开采对沉陷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多年沉陷区治理的成功实践,提出了皖北煤电公司土地生态环境的技术模式,并总结了技术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5.
孙贵梅  吴侃  王欣 《四川环境》2007,26(5):107-110
本文系统介绍了开采沉陷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分项评价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6.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7.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是矿山开采沉陷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目的是研究合适的采矿方法和相关技术 ,尽可能地减少岩层和地表移动 ,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从部分开采方法、充填开采方法、覆岩离层注浆和协调开采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展望了我国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8.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结合遥感(RS)监测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指出:相比传统监测技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对矿区地表沉陷进行高覆盖、高分辨率、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监测,但在实际应用中,D-InSAR技术会受系统本身因素、大气条件、地面植被、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随后发展起来的PS-InSAR、CR-InSAR及SBAS技术克服了D-InSAR技术的不足,却仍存在缺陷。随着RS技术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将传统监测手段与遥测技术进行优势互补,同时把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和表达优势的GIS技术与RS技术相互融合,可对矿区地表沉陷做出全新、快速、有效的监测和预测。  相似文献   
59.
结合淮南矿区实例,论述了开采沉陷引起的土地资源破坏,建筑设施失稳毁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环境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0.
非线性理论在开采沉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把非线性理论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神经网络理论在开采沉陷中的应用;(2)离散单元法在开采沉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