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560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272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4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9 毫秒
421.
介绍了用高流量大气采样器和瓦特曼滤膜采集样品,以硝酸-高氯酸消化,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气溶胶中铜、铅、镉。对高流量大气采样流量校准、滤膜选用,仪器测试条件及消化方法进行试验和讨论。本方法检测限分别为铜1.8ng/m3、铅1.4ng/m3、镉0.7ng/m3,变异系数分别为铜9.6%、铅8.9%、镉18.0%。  相似文献   
422.
兰州西固地区气溶胶污染源的鉴别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实验测定了兰州西固地区气溶胶中13种元素含量。用主因子分析(PFA)和目标转移因子分析(TTFA)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辨出细粒子六个源和粗粒子四个源,并计算出各源对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贡献,发现煤飞灰是当地的一个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423.
气溶胶过滤捕集效率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分析了气溶胶过滤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推导了稳定过滤过程捕集效率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颗粒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非稳定过滤过程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求解,得出非稳定过滤捕集效率理论计算公式。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对比表明:该模型可描述非稳定过滤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预测捕集效率、延长滤料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4.
碳质气溶胶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质量、人类健康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探究贵阳市花溪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碳质气溶胶的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20年不同季节开展大气PM2.5原位观测研究,利用热/光学碳分析仪(DRI Model 2015)测定大气PM2.5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ρ(PM2.5)、ρ[总碳质气溶胶(TCA)]、ρ[有机碳(OC)]、ρ[二次有机碳(SOC)]和ρ[元素碳(EC)]的平均值分别为:(39.7±22.3)、(14.1±7.2)、(7.6±3.9)、(4.4±2.6)和(2.0±1.0)μg·m-3,OC/EC的平均值为(3.9±0.8).ρ(PM2.5)、ρ(TCA)、ρ(OC)、ρ(SOC)和ρ(EC)呈现冬季最高[(52.6±28.6)、(17.0±9.6)、(9.1±5.2)、(6.1±3.9)和(2.4±1.2)μg·m-3],夏季最低[(25.1±7.1)、(11.6±3.6)、(6.3±1.9)、(3.7±1.2)和(1.6±0.6)μg·m-3]的季节变化特征.OC/EC季节变化呈现:夏季(4.2±0.8)>冬季(3.8±0.9)>秋季(3.8±0.5)>春季(3.7±0.9),表明花溪城区各季节均存在SOC生成.SOC与OC呈现显著相关(R2=0.9),且随着大气氧化性增强,SOC浓度呈增加趋势.OC与EC各季节均呈现较好相关性,其中秋季最高(R2=0.9),其他3个季节偏低(R2为0.74~0.75),表明二者具有共同来源.通过OC/EC值范围初步判断碳质气溶胶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为了进一步定量解析主要排放源对碳质气溶胶的贡献,利用PMF模型对碳质气溶胶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贵阳市花溪城区碳质气溶胶主要来源为燃煤源(29.3%)、机动车排放源(21.5%)和生物质燃烧源(49.2%).  相似文献   
425.
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酸广泛参与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和霾的形成贡献极大,因此分析颗粒物中有机酸的浓度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来源、探究其二次生成,对深入研究有机气溶胶及其二次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郑州市不同季节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识别并定量二元酸类、脂肪酸类和树脂酸类有机酸共30种,探究其浓度分布特征、季节变化、来源贡献及二次生成.定量的二元酸类以丙二酸(di-C3)和琥珀酸(di-C4)含量最为丰富,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 > 秋季 > 冬季 > 春季;脂肪酸类表现出明显的双峰优势,以棕榈酸和硬脂酸(C18)最为丰富,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对郑州市PM2.5中的有机酸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35%的有机酸来自于燃烧源和交通源,24%来自于烹饪源、23%来自于二次生成以及17%来自于天然源.利用标记物种的比值(如di-C3 /di-C4、F/M和C18:1 /C18)探究有机气溶胶二次形成及其老化过程.结果表明,夏季光化学反应剧烈,有机气溶胶老化或二次生产比例较高,冬季光化学反应较弱,有机气溶胶老化程度较低.采用相关性分析与MLR相结合的方法,量化了气相氧化和液相氧化对二元酸形成的相对贡献,气相氧化在采样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占比为58%,特别是夏季,占总二次转化的61%.  相似文献   
426.
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全球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提升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把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和测风激光雷达集成在车辆上,进行走航和扫描探测可获得立体的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状态图。以合肥和芜湖等地大气气溶胶探测为例,基于激光雷达走航车的探测数据,获得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时空分布图,搜寻污染物排放源和估算颗粒物的PM2.5输送通量。由此可知,激光雷达走航式探测技术是获得大气污染立体图像便捷的、有效的方法,可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7.
采用自然沉降法和撞击法两种实验测试方法,对比分析在不同季节、自然通风和人员活动多因素作用下的高校阶梯教室室内生物气溶胶分布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阶梯教室夏季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高于冬季;教室内无通风和人员活动的情况下,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大幅度下降,其平均衰减率为68%;教室内有自然通风时,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与室外的趋于一致,室外空气源是影响室内生物气溶胶浓度的重要因素;人员活动会显著提高室内的生物气溶胶浓度,同时使得粒径分布状态发生改变,粒径为3.3μm~7.0μm生物气溶胶的比例从27.6%增加到59.8%。  相似文献   
428.
采集大气气溶胶中的~(210)Pb,气溶胶滤膜样品经高温灰化后加入~(206)Pb作为~(210)Pb分析的稳定同位素载体,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盐酸体系下吸附铅,将洗脱出的铅以硫酸铅沉淀形式称重。放置6个~(210)Bi(T_(1/2)=5 d)的半衰期后,至~(210)Pb和~(210)Bi平衡,在低本底α/β计数器上测定其子体~(210)Bi的计数,计算得出原始样品中~(210)Pb的活度浓度。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四川省内环境质量监测和铀矿冶污染源监测等项目。  相似文献   
429.
本文根据气溶胶消光特性——气溶胶粒子光学厚度是消光波长的函数,采用随机的最小二乘技术;数值反演了垂直气柱中气溶胶粘子大小分布,并且对反演的气溶胶粒子谱分布,采用数值积分算出半径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总数,求得了大气混浊度系数和半径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总数之间关系,用太原市实测气溶胶粒子数资料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0.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的粒子污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珠江三角洲地区航测发现,直径小于1μm的气溶胶粒子每毫升可达几万到几十万个,这类小粒子能沉积在肺泡中,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而它们对能见度影响较小。这类细粒子的来源,除排放源以外,气态污染物的转化也是细粒子二次污染的重要来源。野外烟雾箱模拟实验表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硫转化率最高达12.7%/小时,影响SO2转化的因素是SO2起始浓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经估算,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火电站与拟建火电站所排放的SO2经转化,单是形成的硫酸盐细粒子(≤1μm)污染浓度,约为每毫升几万个,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广州城市大气污染物有机无机成分的分析表明,就对人体健康而言,广州市气溶胶中有机成分的污染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