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泥沙灾害可以看作是泥沙环境突变或渐变积累到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异时的表现形式,各类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都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方面, 因此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的评估应具有不同的对象。一旦研究的对象被确定,泥沙灾害的表现因子组合便可明确。类似地泥沙环境的环境变量和总体状况的指示怀变量也可确定。为了便于了解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的关系,并提高评估效率,可将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快速评估的参照组建立在能够包括影响二者表现特征的诸环境变量的最小图斑上,通过选取适当参照点,分类确定不同参照组,利用待评估地点孕灾环境因子(或环境变量)与不同参照组的相似分析。预测评估点的泥沙灾害和泥沙环境表现因子特征和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2.
地表水泥沙与总磷测定值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总磷与泥沙之间的质量浓度关系,采集了三峡库区7个断面的地表水样品,通过筛分、滤膜过滤等方式,分离了水样中不同粒径的泥沙,得到含不同泥沙质量浓度的水样,并同步分析了水样中泥沙和总磷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总磷主要来源于泥沙中吸附的有机磷和无机磷,而溶解态磷较少.泥沙与总磷质量浓度可以用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模拟,泥沙是影响地表水中总磷测定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3.
水库泥沙淤积量测算方法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及时、准确地确定其淤积量及淤积位置对工程措施的实施非常重要。首先,介绍了水库淤积量的测量方法,包括经纬仪测记法、SAR法、GPS+测深仪法;然后,针对淤积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述评,如:等深线、规则网格镶嵌法、断面或地形法、基于GIS的DTM法、泰森多边形法及基于库容曲线的泥沙淤积量计算法、输沙量平衡法和水力模型法等;最后,对水深测量误差的控制及淤积体体积计算的改进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根据鄱阳湖口梅家洲东南缘钻孔(ZK2)沉积物环境指标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对梅家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历史时期对鄱阳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随着古长江不断南迁,在长江与古赣江的共同作用下,2.3ka BP前后,在长江南岸湖口地区形成天然堤,即梅家洲。它的出现对古赣江来水产生阻水,导致了鄱阳湖形成并向南扩张。对比1970年和1980年湖口地区水下地形图,发现梅家洲仍在不断加积,其对鄱阳湖的阻水作用更加明显,将引起鄱阳湖湖区沉积环境的改变,给鄱阳湖带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泥沙沉降对水库富营养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监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状况,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原水的泥沙沉降对水体中Chla、SD、TP、TN、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泥沙更易沉降,引起水体浊度降低、SD增大,这可能利于藻类的生长,导致Chla的质量浓度增加,同时,泥沙沉降也使水体的TN/TP增大,对富营养化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6.
传统土壤侵蚀模型模拟次降雨产沙时难以确定泥沙输移系数,分布式的侵蚀产沙模型对数据量需求量大。选择三峡库区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的降雨、植被盖度、地形、土壤等数据,利用SCS-CN和MUSLE模型耦合模拟流域的场降雨的产沙量。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值的精确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整个流域2013年的泥沙流失量是3 923t,全年中5场较大的降雨贡献了泥沙流失量的80%以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泥沙输出量差异很大,耕地(面积44.63%)贡献了81.54%的泥沙,有林地(面积47.61%)贡献了17.63%的泥沙;坡度在0~8度的区域贡献的产沙量仅为1.75%,大于25度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比例是39.21%,产沙量占55.77%;泥沙模拟值相比实测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流域中分布的池塘改变了径流过程,发挥拦截泥沙功能。  相似文献   
87.
瓯江引水工程是改善温瑞塘河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瓯江江水的输入带来了大量的悬移质泥沙。文章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不同含沙量条件下,江水携带的悬移质泥沙对塘河河水中氮、磷的动力学吸附特征及沉降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悬沙对河水中氮、磷的动力学吸附分别需8 h和12 h达到平衡,但吸附效果不明显。含沙量为0.5 kg/m3的水体中悬沙对氮、磷的净吸附比仅分别为5.9%、2.5%。在静水环境下,泥沙沉降对总磷的携带作用强于总氮,且能吸附少量水相磷。泥沙沉降携带作用在高含沙量水体中较明显。  相似文献   
88.
本文结合唐山港某疏浚工程实例,分析沿海航道疏浚产生的悬浮泥沙因潮流作用致使扩散从而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可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9.
泥沙沉降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光谱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爽  洪悦  刘影  刘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4):1330-1340
以沈阳市新开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泥沙沉降过程中,沉降时间、泥沙含量、pH、盐度对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和光谱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沉降条件下,水体中DOC随泥沙沉降时间的增长而先增大后减小,随泥沙含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随pH的增大而增大,随盐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pH的增大,水体中DOM的芳香性增强;随着盐度的增大,水体中DOM的芳香性降低.随着泥沙沉降时间的增长,DOM中各类荧光物质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DOM中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的含量增加,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物质和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的含量降低.在泥沙沉降过程中,下层水体中DOC、在波长为254 nm处的紫外吸光度(UV-254),以及DOM中荧光物质含量的变化量高于上层水体.  相似文献   
90.
基于Landsat 8珠江口悬浮泥沙四季遥感反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4年珠江口海域四个季度实测悬浮泥沙数据和Landsat 8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该海域四个季度的悬浮泥沙遥感反演与分析。反演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冬季悬浮泥沙浓度最低,分布从近岸向离岸逐渐递减;与冬季相比,受春季珠江口径流量逐渐增加的影响,悬浮泥沙含量有所增加,悬浮泥沙的整体状态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状态,平行于海域的西岸,沿着东南向逐渐降低;夏季珠江口为丰水期,受季节性上升流和径流量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悬浮泥沙含量达最大,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沿岸口门附近,近岸到离岸逐渐递减;秋季珠江口悬浮泥沙含量较少,高值主要集中在河口区域,这是由于秋季珠江口的径流流量减小,淡水冲击力不强,上升流减弱,高浓度主要集中在入海口和口门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