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730篇
安全科学   225篇
废物处理   417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2168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20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配制不同的pH溶液,测定涡虫生存及再生的情况,以及涡虫可承受的pH变化幅度,确定日本三角涡虫对不同酸碱环境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涡虫对酸碱环境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72.
长沙市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成立于1977年,至今已走过21年的历程,其间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公司成立至今,累计回收废钢铁40万余吨,为国家的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工作,冶金、机械工业生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88-1990年连续三年获得省同行业销售上台阶金杯,1991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73.
活性炭吸附低浓度SO_2烟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洗再生活性炭吸附法,对模拟火力发电厂烟气及克劳斯炉尾气进行脱除SO2的试验研究,SO2脱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74.
75.
活性炭脱硫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治宇  曹毅 《环境科技》1995,15(4):49-51
  相似文献   
76.
77.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形成能荒的原因是管理失控导致能耗过高2 0 0 4年初,全国在为2 0 0 3年克服非典等异常灾害下取得GDP增长9.1 %而欢庆的同时,却感到煤、电、油同步供应紧张的能荒。关于造成能荒的原因,有人认为是GDP增长过快,有人认为是电力等能源建设跟不上,有人则认为是节能淡化造成的GDP能耗居高不下。笔者经查阅有关资料对比后同意第三种观点,具体指标的对比见表1。表1 近期五年计划期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期  间“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前3年小计2 0 0 3年消费弹性系数一次能源0 .460 .660 .49负数约1 .0 91 .1 0电力0 .61 …  相似文献   
78.
本对饮用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尤其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膜处理工艺、化学氧化和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9.
日本尼桑汽车制造公司近日成功地利用回收塑料部件加工再生制造出玻璃纤维增强模压板。这种再生材料能挤压成形,适于制造汽车保险杠一类高强度和高刚度的汽车部件。专家介绍说,该项技术要求在回收塑料部件(如汽车保险杠、仪表板等)碎屑中添加玻璃纤维和粉末状热塑材料,浸渍到液体中,充分混合浸透,以确保材质性能均匀。对于所用的回收塑料部件,不需除去涂料。采用该项新技术制造的再生模压板能够保持其原有的高强度和高刚度。据已进行的试验表明,采用60 %回收材料制成的部件,可以再一次回收加工成模压板。在二次再生材料中,回收材料用量可达4…  相似文献   
80.
用ClO2氧化与活性炭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染色废水,与单独用ClO2氧化或活性炭吸附处理相比,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