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34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2篇
综合类   1665篇
基础理论   190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355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01.
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研究进展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在对流域生态服务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方法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市场开发的典型案例和研究进展,对中国的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实践进行了诊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诊断,认为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应具备的条件是:流域上下游生态服务供需矛盾尖锐、公众对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的认可、流域生态服务形成机制清晰、可操作性的规则、清晰的产权、良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502.
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迁移的减控影响,根据2013年5—10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取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苯菌灵)和未抑菌处理,模拟分析间作和菌根处理复合作用下的径流磷迁移特征. 结果表明:除7月19日外,整个雨季各处理下径流中ρ(TP)、ρ(可溶性磷)和ρ(颗粒态磷)随采样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组合处理中,未抑菌-间作处理下径流中ρ(TP)最低,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25.6%、12.2%;无论是否抑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可使径流中ρ(可溶性磷)较单作玉米处理降低约24.7%;未抑菌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约14.3%、20.2%,并且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未抑菌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显著低于抑菌处理. 另外,无论是何种种植模式,抑菌处理下土壤中w(TP)均显著高于未抑菌处理,增幅在9.0%以上;抑菌条件下,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w(速效磷)较单作玉米处理显著降低;与抑菌-单作玉米处理相比,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和w(速效磷)也分别降低了0.25 g/kg和2.56 mg/kg. 研究显示,菌根真菌协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坡耕地红壤磷的径流流失,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削减潜力.   相似文献   
503.
沙颍河流域行政单元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排污权的有效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基础,结合中国现行行政特征,以行政单元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主体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具体是:以沙颍河流域为例,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制定的沙颍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COD、氨氮限排总量要求,以COD、氨氮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客体,通过等比例削减方法对沙颍河流域内的行政单元进行了排污权初始分配,得到了流域内各市县级行政单元的COD、氨氮初始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可行性、区域合作性及上下游城市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04.
本文以"福建九龙江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探索回顾性评价在流域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回顾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技术方案,它的提出和运用进一步完善了战略环境评价体系,切实保障了战略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5.
对国内外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水质管理技术——TMDL计划的技术框架和特点,指出TMDL对我国水质目标管理的借鉴意义. 在“以人为本,保护水生态”以及“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研究了面向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分区、水质标准体系的建立、水污染控制单元的选取、实际和允许负荷量的计算、污染负荷分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    相似文献   
506.
我国七大流域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缺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507.
九龙江流域氮的源汇时空模式与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综合运用定位监测、野外试验、模型模拟与GIS技术等手段和方法,定量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区九龙江流域和五川小流域氮的大气沉降、河流输送(地表径流)、淋失、反硝化和氨挥发等输入输出(源汇)时空模式与机理.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氮"源"以化肥与饲料输入为主(占总输入125.6kg·hm-2的86%).氮"汇"以氨挥发和河流输送为主(占总输出72.9kg·hm-2的82%).氮输入后50%以上进入大气和水环境,14.5%通过河流输送至河口与近海.大气氮沉降通量为14.9kg·hm-2,其中干沉降占34%,湿沉降占66%,形成1:2的干湿沉降结构;源于化肥施用与畜禽养殖引起的强烈氨挥发,氮沉降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80%),且以铵态氮为主(39%以上).氮的径流输出及河流输送受人为氮输入与水文条件的双重控制,2004年九龙江向厦门海域输送无机氮11.5kg·hm-2,其中90%发生在春夏秋季(同期流量占全年89%);五川小流域总氯径流输出负荷为67.1kg·hm-2,其中85%发生在施肥量大、降雨集中的春夏两季(作物生长期);基流与降雨径流分别贡献25%和75%.总氮淋失负荷为27.5kg·hm-2,占总输入的9%;pH<5的酸性土壤带正电荷导致氮淋失以铵态氮为主(约占40%).九龙江流域反硝化通量为7.7 kg.hm-2,而氮挥发高达42.1kg·hm-2,氨挥发主要来自化肥施用与畜禽养殖(分别贡献50%和39%).减少春夏时期肥料氮的输入(养分管理),有效截留雨季的降雨径流(水文控制)是该流域氮素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8.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经过一系列治理保护措施,水质得到改善.利用统计学、Piper三线图和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汾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来源,揭示了汾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汾河干流地表水中主要水化学组分沿着径流路径含量逐渐增加;汾河上游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SO4·Cl-Ca·Na·Mg为主,中游和下游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SO4·HCO3·Cl-Ca·Na·Mg为主.汾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影响,而降雨影响较小.Na+和K+主要来源于蒸发盐岩的溶解以及周边黄土中含Na矿物溶解,水体中Ca2+、Mg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SO42-除来源于石膏的溶解,还可能来源于汾河周边黄土层中硫化矿物的溶解.干流地表水δD和δ18 O平均值分别为-62.60‰和-8.42‰,氢氧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表明其主要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流域内支流及岩溶水水化学组分差异较大.结果可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9.
环境经济政策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主要经济手段的实施现状与特点,指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与问题. 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对象,提出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以“分区、分类、分级、分期”为基本理念,研究了适合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与构建思路,并对环境财政、环境投融资、市场化、排污收费与污染税、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等具体手段进行了阐述,提出环境经济政策的综合实施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510.
流域污染防治需要公众的参与监督 《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其中,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Ⅴ类,太湖和滇池为劣Ⅴ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07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