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5篇 |
免费 | 212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1篇 |
环保管理 | 29篇 |
综合类 | 296篇 |
基础理论 | 15篇 |
污染及防治 | 18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郭强李廷栋刘健生马婧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23,(1):56-60
了解兰渝铁路特长隧道内空气质量状况,以预防可能对隧道内养护人员产生健康威胁的有害因素。在铁路运营且避开隧道内机械通风开放时间,采用直读式仪器对12条特长隧道内物理因素(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噪声)、化学因素(CO、CO2、O3、NOX、SO2、粉尘)及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浓度进行测量并与国家相关标准比较。结果表明,兰渝铁路特长隧道内气象条件良好,无高气温、高气压和超标噪声的影响;化学污染物(CO、CO2、O3、NOx、SO2、粉尘)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基本不超标。此次监测结果说明目前隧道内有害因素未对隧道内相关工作人员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谈及晋济高速"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认为这起事故暴露出隧道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除要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他还表示,隧道安全管理可能涉及到很多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互相联动的措施。隧道安全管理的综合性,让人想起去年涉氨制冷企业事故多发时,被提及的"多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侧穿既有建筑物问题,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段工程,以盾构隧道侧穿某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Plaxis 3D 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距建筑物不同水平距离和盾构以不同角度穿越对建筑物差异沉降与扭曲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盾构开挖面逐渐接近建筑物,建筑物差异沉降及扭曲变形逐渐增大;差异沉降量在盾构机通过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而扭曲变形峰值出现在盾构开挖面到达建筑物中点截面位置时,随后逐渐减小;当建筑物中心至隧道轴线的水平距离与隧道外径之比L/D=0.5~2 时,建筑物差异沉降量较大,在L/D=1.5 时达到峰值;当盾构穿越夹角从θ=0°增大至θ=90°时,建筑物最大差异沉降量不断增加,而最终扭曲变形值则先增大后减小,在θ=45°时扭曲变形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侧穿浅基础建筑物时相关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纵向通风下坡度隧道火灾烟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纵向通风情况下坡度隧道火灾烟气的温度分布、回流长度等特性参数,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一个长为500 m的公路隧道模型,对不同坡度、不同纵向通风速率的20组火灾工况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各工况的模拟结果,并结合前人在隧道火灾烟气特性研究方面的成果,得到火灾情况下隧道内烟气的纵向温度分布规律、隧道拱顶温度变化规律、温度偏移及烟气回流长度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隧道火灾事故影响,如何动态监测隧道火灾的情况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FDS场模拟软件建立隧道火灾模型,模拟小型货车车厢位于隧道中部着火的隧道火灾情况。分析火源近场的火源功率及隧道顶部温度变化,探测温度场分布动态变化相关性规律。结果表明:火源功率前200 s内处于稳定阶段,1 000 s左右达到最大火源功率。隧道顶部温度整体趋势先升后降,热烟气呈现加速状态,温度变化曲线缓步上升。火源近场隧道顶部温度变化曲线与热释放速率曲线趋于一致,可根据隧道顶部温度变化曲线监测近场火源的动态变化。近场4处测点在12 min内处于临界高程和温度之内,此时火灾扑救人员相对安全,灭火可在此范围内采取内攻方式,为消防救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内列车火灾的人员疏散问题及烟气蔓延规律,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及人员仿真疏散软件Pathfinder,以低真空隧道内由5节车厢构成的高速列车车厢火灾时乘客疏散为研究对象,综合比较10种疏散方案中疏散时间、烟气蔓延程度及CO体积分数,得到乘客最佳疏散方案,并设计救援车对接高速列车车门的辅助疏散方式。结果表明:当着火车厢的乘客疏散至相邻车厢时,乘客的最佳疏散方式为靠近门口的2排乘客与靠近火源的1排乘客同时离开,随后按照与火源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排撤离。若采用救援车辅助疏散,当火灾发生在车厢1、车厢2或车厢3时,救援车到达后完成全车乘客疏散的总用时分别为533、586和376 s;车厢1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200 s;车厢2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145 s;当车厢3发生火灾时,2个门的利用率较为均衡。因此,在实际疏散时,可以采用语音播报的形式引导乘客充分利用好2个车门,以节约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双连拱隧道采用无导洞后扩挖法施工时的设计参数取值及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连拱隧道主洞错距、台阶长度、中隔墙厚度以及二衬施作时机4个参数对隧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洞错距达到75 m时,既能保证先行洞隧道的变形稳定,又能缩短工期;隧道先行洞台阶长度可以按单洞隧道取值,后行洞台阶长度建议控制在5~10 m为宜;考虑施工扰动的影响,隧道中隔墙厚度在1.4~1.6 m范围内取值较为合理;先行洞二衬在后行洞掌子面前保持35 m以上距离施工有利于隧道稳定性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大型铁路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弃渣以及建设过程中建材短缺的问题,以其典型段为例,对沿线弃渣的数量、性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规划,给出了具体的隧道弃渣利用方向和调配规划。结果表明,该段隧道产生的弃渣绝大部分都可符合相关工程的利用要求,在对典型段隧道所产生的弃渣经过合理规划后,该段弃渣的利用率理论上可达100.00%。在国内目前常规的隧道弃渣利用方式基础上,针对铁路工程,基于工程建筑材料、地方产业对隧道弃渣资源化利用进行统筹分析,提出了以隧道利用为主、其他工程利用为辅,兼顾地方产业利用的多层级隧道弃渣利用模式。本研究可为保障该大型铁路绿色环保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