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0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1470篇
安全科学   642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413篇
综合类   4319篇
基础理论   766篇
污染及防治   295篇
评价与监测   388篇
社会与环境   425篇
灾害及防治   193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雅鲁藏布江流域(以下简称雅江)是西藏南部最大的河流系统,流经西藏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前人对雅江径流规律以及沉积物元素含量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该地区的河流几乎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1].但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剧增,可能会影响到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本文选取了该流域3条分别流经西藏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日喀则、拉萨、八一)的年楚河、拉萨河和尼洋河,测定了河水中溶解态元素的含量,旨在利用水体的元素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62.
北京市区域城市化程度与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程度的提升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大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现有研究多数是对于多年来多地区的宏观研究,缺乏对于典型地区的具体数据报道。通过分析北京市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与不同城市化程度地区的相关关系,探索城市化程度对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影响。选取北京市7处具有代表性空气质量监测点,于2013年7月至10月对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进行连续4个月的实时监测,结合《北京市区域统计年鉴》中的城市化指标数据,包括常住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和林木覆盖率,对数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由于北京市不同区域城市化程度不同导致颗粒物污染状况不同,每个区域的PM2.5与PM10的质量浓度虽有差异但均显著相关,PM2.5的质量浓度约占PM10的质量浓度的60%,PM2.5是PM10的主要组成成分。城市化程度与PM2.5等颗粒物浓度有明显的关系,PM2.5等颗粒物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和林木覆盖率显著相关,与地区生产总值呈正相关,与林木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常住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趋势但并不显著相关。其中,PM2.5的质量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75,与林木覆盖率的相关系数为-0.838;PM10的质量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系数为0.947,与林木覆盖率相关系数为-0.775。总体来看,PM2.5等颗粒物浓度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北京市区域城市化程度与颗粒物污染情况关系明显。我国在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同时,应关注环境与经济相协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植被绿化,控制污染源将有助于减少北京市大气中颗粒物的污染程度,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963.
互花米草入侵盐沼湿地CH4和N2O排放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2种重要温室气体,探索其源汇及地域排放特征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研究是正确估算大时间尺度下CH4和N2O排放量的基础。利用静态箱法原位观测了江苏沿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蒿(Suada salsa)、光滩、水面以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湿地CH4和N2O排放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湿地地上部生物量为1.70 kg·m^-2,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5 g·kg^-1;分别是芦苇和盐蒿湿地的2.50-3.43和2.15-4.15倍。2)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土壤10 cm处氧化还原电位(Eh)有明显日变化,最低值出现在3:00,最高值出现在12:00;光滩和盐蒿湿地没有明显的日变化。3)互花米草湿地 CH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0.52 mg·m^-2·h^-1,是其他湿地的2.12-6.40倍;N2O日平均通量为-3.24μg·m^-2·h^-1,显著低于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排放通量最高值(0.73 mg·m^-2·h^-1和0.30 mg·m^-2·h^-1)出现在15:00,最低值(0.37 mg·m^-2·h^-1和0.17 mg·m^-2·h^-1)出现在3:00,均与土壤孔隙水中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与10 cm土温、Eh和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显著正相关(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N2O通量9:00-18:00为负值,21:00—6:00为正值,均与NEE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蒿湿地、光滩和水面CH4和N2O排放通量没有明显日变化特征。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沿海湿地CH4排放,但降低了N2O排放,植物对CH4传输作用以及向根际传输O2和易分解有机物是导致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CH4和N2O排放表现出日变化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4.
965.
为探讨在陆域使用的氯丹对沿岸海域的污染状况,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作为指示生物,用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其软组织中氯丹含量。结果表明,2008—2012年在华南沿岸海域采集的115份牡蛎(以湿质量计)样本中有17份检出氯丹,其含量为2.1~9.3μg·kg-1,明显低于加拿大食品安全限量和我国畜肉中安全限量,远低于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牡蛎样本中氯丹平均含量为0.69μg·kg-1,与亚太地区沿海双壳贝类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牡蛎样本中氯丹含量的站位间差别较大,区域平均值(μg·kg-1)由高到低依次为粤西(1.17)粤东(0.77)海南岛(0.63)珠江口(0.41)广西(未检出),年平均值(μg·kg-1)在2008年明显较高(1.61),2009—2012年从0.71逐渐下降至0.26。牡蛎中氯丹含量时空变化表明,牡蛎栖息环境中氯丹污染物的来源不完全固定,污染强度不稳定。牡蛎样本中反式氯丹/顺式氯丹比值为0~1.58,平均比值为0.58,有别于工业品氯丹(比值为1.26),说明牡蛎体中氯丹已发生异构体转化或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966.
<正>2014年7月28日来源:美国消费品机构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正在推进一项关于一份建议禁止在儿童玩具和保育用品中使用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顾问小组报告的法规制定。美国化学理事会对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批评,该理事会表示,由慢性危害顾问小组撰写的这份报告未"依照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制定的指引安排一项开放的公众评议征询"。该组织表示,这份报告仅进行了一项  相似文献   
967.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radionuclide release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s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 especially after the accident at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in Japan. Ba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at solid/liquid interfaces and a surface micromorphology model of sediments, a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is derived. This coefficien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nuclide in seawater, suspended sediment and seabed sediment. Kd is then used to simulate ^90Sr transport in the sea near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of tidal level, current velocity,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90S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ame period. Overall,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Thus, the derived expression for Ka is capable of interpreting realistic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What's mor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about 40% ^90Sr released by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will be adsorbed by suspended sediment and 20% by seabed sediment, only about 40% ^90St will remain in the sea near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in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968.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洪水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特征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变化条件下的暴雨洪水模拟研究,以长江下游太湖东苕溪流域的南苕溪为研究区,进行了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模拟验证和特征分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从而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减灾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9.
以正处于一个新的成长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内在驱动机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区域各地类面积比例的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以及耕地和水域面积比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建立驱动因素体系,利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并构建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和非农化、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非农化。但是不同的时期,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不断变化:人口的非农化(城市化率)的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明显的减弱;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比例增加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970.
三峡库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忠县近55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二期施工以来1996~2003年忠县耕地资源数量增减状况及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揭示了忠县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耕地保护开发的对策。分析表明,忠县耕地数量变化有一定增减波动,但整体呈明显减少之势。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82.25 %,是忠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农建设占地和水域淹没,分别占总减少量的4.32 %和\{13.22\} %;新增加的耕地构成中,开荒仍是目前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业结构调整,二者分别占耕地总增加量的71.92 %和21.88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提高耕地的比较经济效益,加强耕地的整理、复垦和开发工作,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是耕地保护开发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