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1.
Adsorption/desorption in a new Zn(II)-TiO2 adsorption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Cp). TEM, SEM and XRD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TiO2 particles were an aggregation of nano-sized (approximately 10 nm) pure anatase-type TiO2.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of 100, 400 and 1000 mg/L, and their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found to decline successively, showing an obvious Cp effect. Desorption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adsorption in this system was irreversible, and the irreversibil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p. These phenomena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MEA (metastabl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theory and the Cp effect could be modeled well with an MEA-Freundlich-type Cp effect isotherm equation. This study may help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contaminants on ultrafine natural particles.  相似文献   
312.
老工业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工业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预浓缩-GC/MS方法分析了老工业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布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老工业区内工业行业的复杂性和规划的不合理性,导致有机物分布和组成的差异。混杂区和工业集中区VOCs的浓度大于居住区和对照区,并且有机物的浓度存在垂直分布规律。卤代烃是老工业区大气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有机物,占TVOC的27%,其次是饱和烷烃和芳烃,分别占TVOC的21%和20%。  相似文献   
313.
北京市BTEX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杰  王跃思  吴方堃 《环境科学》2011,32(12):3531-3536
2008年10~2009年10月,利用前级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北京市大气中5种苯系物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组成及浓度变化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BTEX平均浓度为13.9~44.0μg.cm-3,其中甲苯的含量最高,苯次之,邻二甲苯含量最低,与国外城市和地区相比北京大气中BTEX浓度较低,研究发现北京市BTEX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城市燃煤和工业溶剂挥发也是BTEX的重要来源.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BTEX春、夏季节浓度较高,秋季浓度较低,季节性排放源的变化是BTEX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温度和大风等天气因素对BTEX浓度的影响.受交通排放和边界层高度的影响,BTEX类化合物的日变化形式为夜晚高于白天,呈双峰形,日最低浓度出现在14:00前后.  相似文献   
314.
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在剩余污泥静态强制通风好氧堆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根据堆肥过程中的温度(0~5d为中温阶段,6~12d为高温阶段,16~28d为腐熟阶段)变化,复合菌剂的变化导致堆体细菌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堆体,且堆体中的嗜热真菌在高温期显著增多,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加速了堆体的腐熟.试验组萝卜种子发芽指数(GI)相对空白组提前3d达到了50%,表明复合菌剂的加入迅速地降低了堆体的生物毒性,但由于相对浓缩效应使得堆肥产品Cd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15.
底物对浓缩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淋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接种经驯化分离和富集培养的污泥固有硫杆菌,在不同底物条件下对浓缩污泥中的重金属进行生物淋滤处理,并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滤除及酸化过程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FeSO4.7H2O和S粉作底物,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加速污泥中重金属(Zn和Cu)的浸出,提高滤出率,经过14d的生物淋滤,Zn和Cu去除率分别达到77.9%和57.5%。污泥经生物淋滤之后,挥发性固体(VS)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过长时间的酸化使污泥的肥分受到影响,N的流失率为38.3%~59.9%,P的流失率为43.3%~62.1%。  相似文献   
316.
蒋衍 《环境科学》1989,10(5):61-62
本文报道了锦州、大连和丹东相邻海域的海水和贝类铯-137的测定结果,海水中铯-137含量较低,平均值为8.52×10~(-3),Bq·L~(-1);贝类软体组织中含量为0.06—0.13Bq·kg~(-1)鲜样,富集能力四角蛤>蚊蛤>毛蚶、麻蚶,浓缩系数为8.2—14.1。  相似文献   
317.
针对齐齐哈尔氧化塘排污有时导致水质污染的情况,以流域总量控制的方法为指导,建立了科学管理入塘和出塘污水的数学模型,预测了在不同流量和不同拌污情况下的水质,确定了在不同流量下给定水质目标的临界距离和允许排污量。   相似文献   
318.
污泥减容的关键技术—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溶气气浮法用于浓缩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的工艺设计参数,并将它与传统的重力浓缩法相比较。通过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泥条件下(进泥浓度为2~4g/L),采用气浮浓缩法获得的污泥含固率为3.5%~3.9%,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2%~2.5%;并且气浮浓缩法的水力负荷、固体负荷高达150~200m3/m2·d、350~450kg/m2·d,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0~15m3/m2·d、20~50ks/m2·d。研究结果还表明: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相比于重力浓缩法具有浓缩效果好、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另外对两种方法的经济技术分析也表明,气浮浓缩法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19.
关于德国污泥处理应用实例的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也不再停留在脱水、填埋处理上,进一步减量化处理已被列入日程。结合在德国接受的9个月的供排水专业技术进修的经历,文章重点介绍了进修中实习的四套综合性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技术路线和部分处理成本,并针对性的对国内污泥处理手段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再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进修的收获,分析了当前国内污泥处理技术路线选择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0.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8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依据<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有关部门、行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研究确定了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告2008第1号(目录)),刮吸泥机、污泥浓缩脱水机(水污染防治设备)两个环保产品被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