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本文是在《森林野外火火区上的浮力流动及其与一些环境气象因素关系的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的。上文求解了无降雨时的气体流动情况,本文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降雨模型,形成了能体现降雨与气流相互作用的程序。本文算出了不同大小的雨滴的下落过程,并能估计出多大的雨滴可落入燃烧区。  相似文献   
22.
群体细胞间空隙在微囊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浮力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永生  李海英  孔繁翔  于洋  张民 《环境科学》2011,32(6):1602-1607
伪空胞一直被认为是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浮力提供者,但是否是唯一的浮力提供者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室内蓝藻水华形成模拟实验和野外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探讨细胞间空隙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影响.室内蓝藻水华形成模拟实验表明,蓝藻在上浮过程中以单细胞形态存在,但在水柱培养器取样口6开始形成小群体;通过对细胞镇重物(胞外...  相似文献   
23.
对热浮力罩焦侧除尘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改造实践表明,改造后的焦侧除尘工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国内同类企业的焦炉推焦除尘系统改造积累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4.
本文用立体摄影的方法研究了济南城郊中型热浮力烟流的铅直扩散特征。结果表明,城郊铅直扩散参数相当于P—G参数向不稳定方向提1~1.5级后的扩散参数;在近源处,热浮力烟流的铅直扩散能力受自生湍流作用影响较大,自生湍流的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在近源处,自生湍流的作用随大气稳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  相似文献   
25.
油污染全场模拟的湍浮力流动k-ε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通用的k-ε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油—水两相流动体系的特点,提出了油污染全场模拟的湍浮力流动k-ε模型.模型不仅在控制方程中计及了密度变化,而且在控制方程中加进了浮力项,并对湍流Schmidt数也作了浮力修正.从而计及了浮力对紊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二维线性浮力羽流的理论分析,得到了羽流温度分布,速度分布以及羽流宽度和卷吸常数的表达式。并用实验的方法测量了由线性火源产生的二维线性浮力羽流的温度和速度变化。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符合的很一致。  相似文献   
27.
基于焦炉炉头烟扩散过程的分析研究,提出栅网状抽吸面以及侧吸式抽吸结构的炉头烟集尘罩结构,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栅网结构的抽吸形式增加了有效抽吸面积,优化了抽吸风量分布,解决了传统集尘罩有效抽吸截面小及风量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集尘罩前端的侧吸式抽吸结构,对沿顶板向两侧扩散烟气形成一种侧吸的效果,解决了炉头烟在冲击导烟板后向两侧排放的问题;优化后集尘罩结构,在风机风量降低30%时,依然能够对焦炉炉头烟实现有效治理,提高了集尘设备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8.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藻的生物量、光合放氧速率及浮力等的变化,研究了2种典型水华蓝藻-水华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特征及浮力调控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在温度低于13℃时几乎不能生长,高于16℃能缓慢生长,且随着温度升高,生长速率增大;孟氏浮游蓝丝藻在温度为10℃时就能缓慢生长,当温度高于16℃时即能够较好生长;2种藻的生长速率在10~28℃范围内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种蓝藻在10℃以上均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0~28℃)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从28℃转至13℃以下温度培养时,2种蓝藻的浮力下降明显,细胞内伪空胞、糖及蛋白质的变化表明,糖的积累使细胞密度增大是细胞浮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72h之内,水华微囊藻和浮游蓝丝藻细胞内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2倍和2.5倍,这说明温度降低至13℃以下,水华微囊藻下沉趋于休眠,而孟氏游浮蓝丝藻则趋于底栖继续生长;温度升高至13℃以上,水华微囊藻趋于复苏和上浮,而孟氏浮游蓝丝藻趋于浮游.  相似文献   
29.
柏跃领  刘乃安  高威 《火灾科学》2014,23(3):141-148
用防火板模拟建筑外立面,设计了可控流速和开口尺寸的气体燃烧器产生水平湍流浮力射流火焰,系统研究了外立面抑制火焰卷吸所导致的水平湍流浮力射流火焰附壁规律。将火焰流场演变分为两个阶段:(1)出口到流场水平动量衰减为零(等价点)的阶段;(2)火焰附壁或不附壁的阶段。其中,火焰附壁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等价点到出口的水平距离LE。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雷诺应力是导致流场水平动量衰减和火焰附壁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基于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推导了雷诺应力的近似表达式并结合动量控制方程,获得了LE与修正弗洛德数Fr*的线性关系,从理论上解释了出口宽高比n(n=B/H,B是开口宽度;H是开口高度)越大,火焰越容易附壁的现象,并确定了不同开口及流速条件下,火焰附壁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30.
将水质模型与微囊藻属浮力调节模型相结合,建立微囊藻属垂向浓度分布模型,该模型不仅保留了以往模型的优点且改进了以往模型的不足,如考虑了微囊藻群体的直径大小及微囊藻属的浮力调节能力.模型结果与荷兰的Vinkeveen湖的实际测量数据吻合良好.此外,模拟结果也表明:微囊藻属在垂向的分布受水体紊动程度影响显著.微囊藻群体的最大浓度并不在水体表面,而是在水下一定深度处.小尺寸群体微囊藻群体(20~50μm)在水深方向的分布比大尺寸群体(100~200μm)更加均匀.日落后,微囊藻属会因为密度减小上浮至水面,反之,白日里,微囊藻属密度增加向水底方向下沉,因此日出前水面的微囊藻属浓度高于日落前的水面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