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本文研究了扁藻、三角褐指藻、丰年虫对110mAg的浓集以及110mAg在两组实验条件下(天然海水与过滤海水)进入泥蚶体内的器官通道、积累器官分布及排泄。结果表明:扁藻比三角褐指藻早到达动态平衡,且浓集能力前者高于后者一个数量级,二者的浓集系数分别为1.09×10^3、4.06×10^2;丰年虫的无节幼体对110mAg的浓集过程离散度较大,浓集系数在1.3×10^2 ̄1.5×10^2之间;泥蚶各组织  相似文献   
92.
当前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热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已受到重视。本研究选择了胶州湾的几种海洋经济生物做温升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仔虾可耐受提高8℃以下的升温,毛蚶耐受5℃以下升温,紫贻贝耐受7℃以下升温。单胞藻在水温升高3℃繁殖速度有所增加,水温升高8℃,其繁殖量极大减退,影响到鱼、贝等海洋动物的饵料。  相似文献   
93.
海洋微藻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指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海洋微藻作为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并应用厦门,香港两海域的资料说明微藻在海洋环境监测,特别是在水体营养类型的划分方面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评述了香港政府海洋生态保护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5.
实验选用拟将倾倒入海的制碱工业的废渣(碱渣),对中肋骨条藻、中华哲水蚤、中国对虾仔虾、阿匍(?)虎鱼、菲律宾蛤仔等5种海洋生物进行了碱渣的毒性测试。其结果表明:碱渣是属于基本无毒的工业废渣,但由于碱渣中含有一定的碱性物质,入海后将使一定范围内海水的pH值上升,海洋生物对pH值的变化较为敏感,并产生一定的有害影响。且碱渣悬浮液大于碱渣上清液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等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97.
海洋生物样品中有机汞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冷原子吸收(萤光)测汞仪测定海洋生物样品中有机汞含量的方法。该法具有取样量小、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重现性较好的特点。该法测定结果与“苯萃取——半胱氨酸反萃取”法所得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
砷是一种强毒性化学物质,毒性不但与其在环境中的总量有关,更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砷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而海洋生物体内砷化合物的含量较高,是海洋环境中的"砷库"。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海洋生物体内总砷及砷形态的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各类海洋生物,包括海藻、海葵、多毛类、贝类、鱼类和其他高营养级海洋动物体内不同形态砷含量、累积和形态转化等研究概况和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工作和技术水平差异,建议我国应在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标准品制备、砷对生物体的健康效应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期揭示海洋生物对砷的累积规律、形态转化机制以及在人类体内代谢过程与危害性,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近岸海洋生物体有机锡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极地区已发现丁基锡污染,但有关苯基锡污染及有机锡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等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自2014年12月—2015年1月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周边采集了20种海洋生物共32个混合样品(即由多个同种生物个体混合而成),经甲醇/醋酸提取、四乙基硼化钠衍生和弗洛里硅土柱净化等过程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二苯基锡(DPhT)和三苯基锡(TPhT)进行测定,并讨论了不同有机锡化合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海藻、无脊椎动物、鱼类、海豹、鸟类中有机锡含量分别为n.d.~19.5、8.6~11.0、10.8、4.2~12.9、21.6~27.0 ng·g~(-1)(以Sn计,若未注明均以干重计),生物样品中TBT、DBT、TPhT、DPhT均有检出,而MBT均未检出;大型海藻对TBT、DBT有一定富集能力,且TBT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营养级生物放大效应;TBT和TPhT在食物链顶端含量最高,同时发现高营养级的生物具有排出部分有机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