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近一个时期,氯气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句容市安监局吸取各地氯气泄漏事故的深刻教训,真正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年初开始,组织人员对全市所有自来水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全市自来水生产企业液氯使用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2.
国内动态     
  相似文献   
113.
液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液氯生产工艺,分析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是液氯泄漏引起的人员中毒以及由于尾气中氢含量过高、三氯化氮富集、过量充装等引起的爆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4.
3月29日傍晚,在京泸高速公路淮安段上行线,一辆载有约35 t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公路附近3个村镇的居民因此遭遇重大伤亡,死亡28人,350多人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15.
液氯汽车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氯气泄漏,由于罐体安全附件密封点较多,因而绝大多数泄漏发生在安全附件上。运用事故树(FTA)分析方法分析了液氯汽车罐车罐体安全附件泄漏事故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防止此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6.
针对一起液氯储罐泄漏事故后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泄漏部位的尺寸并确定泄漏速率,计算出泄漏量。对液氯扩散过程分为靠自身能量扩散和高斯扩散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利用能量理论和高斯烟羽理论计算了每个阶段的扩散浓度、范围和时间。利用计算结果对事故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液氯泄漏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液氯钢瓶瓶阀故障类型、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在钢瓶使用、充装、检验过程中适当的操作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液氯泄漏类型和氯气扩散规律的分析,提出了液氯连续泄漏的扩散模型以及危险区域;利用已有的瞬间泄漏扩散模型和笔者提出的液氯连续泄漏扩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液氯连续泄漏事故影响的范围比瞬间泄漏事故影响的范围更大、造成的后果更严重的结论,并针对该模型的不足,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9.
二氧化氯对氯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黄君礼  曹亚风 《环境化学》1994,13(5):466-473
本文以水中黄腐酸及其十几种模拟化合物为前驱物质,研究了二氧化氯对CHCl3形成的影响,并与液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lO2几乎不形成CHCl3。认为ClO2是优良的液氯替代消毒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0.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use, clofibric acid (CA) and carbamazepine (CBZ)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simultaneously at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agricultural waste rice straw was employed as a potentially low-cost, effective and easy-to-operate biosorbent (RSB) to remove CA and CBZ. The adsorption of both pharmaceuticals followed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s,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was an important rate-limiting step.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both drugs were fit well with Freundlich model. The adsorption of CA onto RSB was exothermic and was more likely to be dominated by physical processes, while the adsorption of CBZ was endothermic. Solution pH 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CA adsorption, such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A onto RSB increased with the decline of solution pH. In the lower range of solution pH below 3. l, the CA removal efficiency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iosorbent dosage. The CBZ removal efficiency wa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SB dosage without pH control.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were 126.3 mg/g for CA and 40.0 mg/g for CB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