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529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62.
极端冰雪条件下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典型岩石边坡在极端冰雪条件下的滑移稳定系数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揭示了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随裂隙内水深、坡高、坡角、滑面倾角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及与冻深的关系,并绘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与边坡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图.研究表明,当考虑极端冰雪灾害影响时,岩石边坡滑移稳定系数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随裂隙饱水程度、坡面角、主...  相似文献   
63.
在对塔式容器进行设计计算时,不仅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繁多,而且其校核计算也较为复杂。对于采用ASME标准规范进行建造的塔式容器,本文介绍了几个在使用PVElite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和校核计算时需着重注意和考虑的地方,如合理选择地脚螺栓的计算方法、对塔器进行合理分段建模计算以及考虑轴向应力对于开孔补强的影响等,以便提醒设计人员能够全面考虑计算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而提高塔器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在复杂环境下碾泥车间主厂房定向爆破拆除的成功经验.在对主厂房进行较为充分的预处理基础上,选择了合理的炸高和起爆网路,采用了可行的爆破安全技术,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5.
应用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露天小型采石场爆破作业进行了分析评价,找出了导致爆破作业事故发生的可能因素及可采用的预防途径,为小型露天爆破作业事故的预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6.
67.
为研究控制孔在穿层爆破中对裂隙扩展的作用机理,在实验室内进行穿层爆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表明:煤岩体试块上表面产生了贯穿炮孔和控制孔的裂隙,侧面生成了多条不规则的裂隙,试块内部出现了包括沿控制孔方向发展的多个断裂面;炮孔和控制孔连线上产生了较高拉应力,炮孔和控制孔连线方向上拉应变峰值是炮孔45°方向上的拉应变峰值的1.12倍;爆破产生的压缩应力波P和在控制孔处反射生成的反射横波Sr、反射纵波Pr在控制孔附近的煤岩体上产生应力叠加,造成煤岩体损伤,最终形成贯穿裂隙。穿层爆破中控制孔对爆生裂隙的扩展起到导向作用,但由于穿层爆破中煤岩交界面的存在,使得应力波出现复杂的反射、透射、叠加效应,造成煤层内裂隙无序发育,工程现场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8.
结合爆破振动的作用机理,分别对减少振源爆炸能量、干扰降振、阻断振动波传播途径、控制爆破规模、合理选择分段间隔时间等爆破振动主要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分析了通过电子雷管实现干扰降振的减振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为了在常规淡水养殖条件下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研究了自制陶粒组建SND生物反应器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在陶土中添加1.5%(质量分数)纸纤维,900℃烧蚀6h,可制得内部具有丰富开孔孔隙结构的多孔陶粒;利用该陶粒构建SND生物反应器,在常规淡水养殖条件下,可顺利启动SND反应,亚硝态氮在第2天时开始显著积累,氨氮质量浓度在第6天起即可从15mg/L降至检测限以下;开孔陶粒借助内部孔隙形成好氧/厌氧微环境,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生长并促使氨氧化细菌(AOB)成为优势菌,同时陶粒对溶液中氨氮具有选择吸附能力,促进了SND生物反应器的脱氮作用。  相似文献   
70.
任路遥  陈帅  刘勇弟  李辉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1):2537-2544
针对硫化纳米零价铁(Fe/FeS)颗粒间的团聚以及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制备中空介孔氧化硅球,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壳内形成大尺寸核的方法制备具有蛋黄-蛋壳结构的Fe/FeS@SiO_2材料以防止Fe/FeS的团聚并提高其活性,并将该材料用于三氯乙烯(TCE)的去除中;采用SEM和TEM观察、红外线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Fe/FeS@SiO_2材料还原降解TCE的实验中,Fe/FeS@SiO_2去除TCE的最佳铁与硫的摩尔比(铁硫比)为30,并且在TCE初始浓度10 mg·L~(-1)溶液中投加含有0.1 g Fe~0、铁硫比为30的Fe/FeS@SiO_2材料下,反应180 min后,TCE的去除率为90.75%,与未包裹氧化硅壳时的去除率(66.06%)相比,去除效果明显提高。介孔氧化硅壳阻止了Fe/FeS的团聚,其表面上的孔道使得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加强了对TCE的吸附,同时材料中的空腔使得核与污染物的接触增加,提高了TCE的去除率。表征结果表明,Fe/FeS@SiO_2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包括中心核、空腔以及介孔壳,可以防止Fe/FeS的团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