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锈钢毛虽然用作阴极氧还原产电生物反应栅(CORE—PRB)的电极材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反应电流较小。尝试对不锈钢毛进行酸蚀处理后用作电极材料,并分别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电极组合的产电反应性能。酸蚀处理显著提高不锈钢毛阳极的反应性能,并对提高不锈钢毛阴极的反应性能有一定作用。酸蚀的作用主要是使不锈钢毛表面变得粗糙,有利于提高电极表面积和材料的生物亲和性。虽然生物产电反应对COD降解的直接贡献不到10%,但是不同电极组合下COD的去除率与它们生物产电反应的贡献率呈现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基于体积应变含瓦斯煤增透率模型及采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含瓦斯煤开采过程中渗透率的采动响应规律,从孔隙率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引入增透率来反映单位体积改变下煤体渗透率的变化,建立了基于体积应变的含瓦斯煤增透率模型。基于增透率模型,结合工程实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含瓦斯煤开采过程中增透率的变化规律,并开展了增透率采动响应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透率模型可对采动裂隙网络形成的煤层透气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采动是影响含瓦斯煤增透率的关键因素,受采动影响,煤体体积应变、增透率的变化规律均基本一致,煤体膨胀变形、增透率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渐增大,增透率的变化滞后于体积应变的变化,且越靠近工作面煤层增透效果和瓦斯抽采效果越好;沿煤层倾向,回风巷侧最大瓦斯抽采量大于运输巷侧,煤体增透率亦大于运输巷侧。依据增透率的采动响应规律调整瓦斯抽采孔与工作面的角度,可增加抽采量,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  相似文献   
33.
获取特定深度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是研究裂隙岩体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花岗岩体渗透性较低且裂隙发育,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岩体内不同深度地下水出水量差异较大,在这种低渗透性裂隙岩体中定深获取原位地下水样较为困难。提出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性裂隙介质的地下水定深分层取样技术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套连续性双栓塞地下水定深分层取样设备,并对取样方法、取样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内蒙古某项目中运用该取样技术方法成功获取了花岗岩体中深层原位地下水样,为低渗透性裂隙岩体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4.
本文主要介绍了ASTM F 2669-2009《施用农药人员用防护服性能标准》的分级和检测要求、防护服材料性能要求、材料的抗渗透性指标等,并就施药人员的安全与防护以及完善防护服标准体系提出建议,以为我国广大相关领域人员了解标准和应用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5.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1):13-13
弱透水层(Aquitards)是渗透性很差的岩石层,现在正被考虑用作有毒废料的长期地下储存库。因此,从地质学的时间尺度上确定这些岩石层防止渗漏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用氦同位素作为地球化学示踪剂所做的一项研究,对法国东巴黎盆地弱透水层上下两个含水层的地下水的长期流动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上面的含水层与下面的含水层的水在过去几百万年间一直是分离的。这一发现表明,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弱透水层的物质转移的确是极为有限的。埋藏有毒废料的地下场所@肖辉林  相似文献   
36.
渗透性反应墙技术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本文综述了渗透性反应墙技术的基本机理、主要结构类型、活性反应介质的选取原则及主要的反应介质,介绍了渗透性反应墙的工程实践应用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7.
不同酸碱条件下胶体迁移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胶体在迁移过程中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以及不同酸碱条件下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特征,并从胶体的动电性质、粒径分布以及胶体与含水介质的空间排斥效应等方面对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微观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溶液的酸碱度对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影响很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胶体容易迁移,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小。不同酸碱度条件下胶体粒度、表面动电性质不同:在酸性环境下出水胶体表面zeta电势和淌度为正,由于胶体带正电荷与含水介质表面所带负电荷的电性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作用使胶体沉积作用加大,随着胶体聚沉在含水介质表面上渗透性急剧降低;在碱性环境中出水胶体表面zeta电势和淌度为负,电荷间的排斥作用将极大地促进胶体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38.
低渗非达西多相渗流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低渗介质渗透率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出发建立数值模型,修正已有数值模拟器的渗透率项进行功能扩展,并给出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大,相同时间内的累积采油量、累积注水量越小,反之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渗流规律越偏离达西定律.本文建立的模型比传统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低渗介质中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39.
上海市城区非渗透性地面径流的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6,他引:11  
林莉峰  李田  李贺 《环境科学》2007,28(7):1430-1434
通过2003~2005年连续3 a对上海市城区非渗透性地表径流的采样与检测,获得了19个采样点56组径流水样污染物(COD、BOD5、SS、NH+4-N、TP、TN)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过程线.据此分析了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降雨特性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地表径流水质的事件平均浓度,分析了事件平均浓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降雨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上海市区非渗透性地面径流事件平均浓度中值(mg/L)为:COD 205,BOD5 68,SS 185,NH+4-N 3.14,TP 0.40,TN 7.23,大大高于法国巴黎同类研究的结果;BOD5与COD的比值约为0.37,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相关监测的结果.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地表径流污染严重,即使实现了理想的分流制也难以控制面源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40.
从廉价高效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三种去除污染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新技术:渗透性反应墙、人工湿地、水生附着物-鱼系统,并简要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希望通过这次探讨,为污染水净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