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8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安全科学   777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415篇
综合类   3302篇
基础理论   357篇
污染及防治   236篇
评价与监测   276篇
社会与环境   139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591.
以海安县城镇“三河”(洋港河、翻身河、老焦港河)流域为例,分别对城市地表径流、农村地表径流进行了分析、测算,并通过对水质现场监测,给出了“三河”流域内的面源污染量。初步探讨了面源水污染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92.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受体模型、样品的处理技术,源解析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三方面介绍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3.
固定源废气监测工作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监测工况、测点位置、采样过程、结果计算等几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对大气固定污染源的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94.
采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对深圳大学城园区2017年不同季节(分干湿两季)的6种典型OVOCs和其他非甲烷烃类(NMH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其干湿季的浓度特征与日变化规律,并应用光化学龄的参数化方法开展O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在观测的6种OVOCs中,甲醇的平均浓度最高,达10×10-9~12×10-9,其次是乙酸、丙酮和乙醛,约2~5×10-9,甲酸和丁酮的含量最低,仅1×10-9~2×10-9.通过日变化观察到的OVOCs湿季峰值浓度时间明显早于干季,乙醛表现出与臭氧(O3)相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了其可能存在二次来源;甲醇和丁酮的峰值浓度时间均早于O3,可能存在重要的一次排放源.采用光化学龄模型解析出日间污染物来源比例:在污染较重的干季,甲醇、乙醛、丙酮和丁酮的人为一次源占主导,甲酸和乙酸的二次源是主要贡献者;在较清洁的湿季,天然源成为乙醛、丙酮、丁酮、甲酸和乙酸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95.
本研究以实际猪场废水为原料,在中温(37±1)℃条件下利用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进行180d连续厌氧发酵试验,以水力停留时间5,3和2d的梯度变化逐渐增加容积负荷,研究反应器运行性能,污泥比产甲烷活性,膜过滤特性和膜的清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反应器的容积产沼气率分别达到0.68,1.03和1.12L/(L·d),稳定运行期间出水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分别为(169±41)mg/L,(15±3)mg/L和(114±45)mg/L,以乙酸为主.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乙酸比产甲烷活性测试表明,以2000mg/L的乙酸为基质,HRT 3d时具有最大比产甲烷活性1.127g-COD/(g-VSS·d).本试验发生膜污染的周期约4个月.采用2%的柠檬酸浸泡3h,可以恢复膜的过滤性能.在较低通量下,反应器中7~32g/L的污泥浓度并不会明显的影响平板膜的过滤性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有处理猪场废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96.
泄漏情景下碳封存项目的风险强度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而规模化实施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能够直接、有效地实现碳减排。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着重考虑的一项风险评估情景是封存于地下的CO_2发生泄漏。但是我国现有的评价CO_2泄漏量和风险强度的方法仅用来界定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和泄漏事故对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未给出二氧化碳泄漏量的核算方法,无法指导对泄漏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定量预测和评价,进而影响项目的决策和管理。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环境风险源强的研究成果,识别影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环境风险源强的关键因子,给出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环境风险强度的计算方法。为修订和完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引导中国CCUS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97.
首次采用高时间分辨率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SPAMS)对电子废弃物拆解典型区域广东贵屿的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来源解析,填补了国内此类研究空白。结果表明:(1)污染较严重的冬春季期间细颗粒物首要污染源是工业工艺源,占26.1%,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平均占比11.1%,污染程度较轻的夏秋季期间首要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占20.5%,工业工艺源退居第三,比冬春季低8.1%;(2)颗粒物成分中高比例溴离子、磷酸盐及捕获的含溴高分子有机碎片等代表了电子废弃物拆解作业典型区域大气细颗粒物环境特征,反映了细颗粒物来源与电子废弃物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性;(3)建议严格实行电子废弃物拆解集中规范化运营和配套更有效的环保处理设施等措施以减少电子废物拆解行业废气对贵屿大气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9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根据武汉市各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武汉市2014年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为163 278.3 t,其不确定性(95%置信区间)为125 561~199 036 t(-23.1%,2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分为工艺过程源、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化石燃料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5大类,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7.6%、30.3%、18.7%、1.8%和1.6%;道路机动车、炼焦、石油化工业、建筑涂料使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显著高于远城区。  相似文献   
599.
建材、冶金、电力等行业所排放出来的各类废气不仅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并且温度较高(300℃以上),同时对周边造成污染,是造成目前雾霾多发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国内300℃以上的高温介质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业应用基本还是空白。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为开发研制耐高温滤料的首选材料,但陶瓷过滤材料或是由于材料的抗堵塞性能差,或是由于机械强度低等因素,限制了陶瓷过滤材料在高温烟气净化领域的应用。而陶瓷纤维过滤材料具有高孔隙率、耐腐蚀强、耐高温、机械强度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00.
利用沉积物解读古环境信息的前提是必须清楚它的物源。金沙江干热河谷中存在的黄土状物质为解读金沙江河谷环境演化提供了一种物质载体。论文从物质组成相似性方面来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中黄土状物质的主要来源。通过测试分析黄土状物质以及其可能的物源,包括金沙江河漫滩、古堰塞湖沉积物以及金沙江流域山原红壤的元素和矿物组成后发现:金沙江古堰塞湖沉积物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上与黄土状物质最为接近,说明古堰塞湖沉积可能是金沙江干热河谷黄土状物质的主要物源,这一结论与作者在野外观察到的凡有黄土状物质分布的地区,在附近就能找到古堰塞湖沉积的现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