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5篇 |
免费 | 321篇 |
国内免费 | 90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5篇 |
废物处理 | 185篇 |
环保管理 | 432篇 |
综合类 | 3329篇 |
基础理论 | 406篇 |
污染及防治 | 522篇 |
评价与监测 | 258篇 |
社会与环境 | 163篇 |
灾害及防治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79篇 |
2021年 | 196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253篇 |
2014年 | 346篇 |
2013年 | 254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248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77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190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风浪作用下太湖改性沉积物对藻体絮凝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壳聚糖改性的太湖原位沉积物为分散介质,应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定量模拟太湖常见的中等级别风情,研究再悬浮作用下,改性沉积物对蓝藻水华的絮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在黏土加入量为0.2 g·L-1,壳聚糖分别为0.100和0.150 g·L-1,其蓝藻的去除率分别为93.55%和99.19%;在静止30 min后,壳聚糖加入量为0.15 g·L-1时,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78.60%;静止8 h后,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88%.同时,短期内壳聚糖的加入对水体中PO3-4-P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初步结果表明,在中风风情下,壳聚糖的加入量为0.15 g·L-1时,能更有效地去除蓝藻.表明利用壳聚糖改性沉积物来絮凝沉降太湖水华藻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比研究表明,引入水动力强度和水柱高度定量模拟方法,在确定壳聚糖投加量絮凝除藻中,具有明显的方法优势. 相似文献
93.
Chemotaxi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ASE sensory neuron whose specification is regulated by che-1 inCaenorhabditis elegans.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such as Pb, Cu, Ag, and Cr, would resultin severe defects of chemotaxi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of NaCl, cAMP, and biotin. Moreover, the morphology of ASE neuronstructures as observed by relative fluorescent intensities and relative size of fluorescent puncta of cell bodies, relative lengths of sensoryendings in ASE neurons, and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che-1 were obviously altered in metal exposed animals when they meanwhileexhibited obvious chemotaxis defect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In addition, the dendrite morphology could be noticeably changedin animals exposed to 150 mol/L of Pb, Cu, and Ag. Furthermore, we observ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chemotaxis to water-solubleattractants in Pb exposed che-1 mutant at concentrations more than 2.5 mol/L, and in Cu, Ag, and Cr exposed che-1 mutant atconcentrations more than 50 mol/L. Therefore, impairment of the ASE neur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may largely contribute to theappearance of chemotaxis defects to water-soluble attractants in metal exposed nematodes. 相似文献
94.
水源水中典型化学品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被典型化学品双酚A(BPA)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可有效去除双酚A和DEP.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模型较好地描述粉末活性炭对原水中BPA和DEP的吸附过程.中试条件下,50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分别将原水中浓度约为500 μg/L的双酚A和3.3 mg/L的DEP处理达标.炭砂滤柱对2种化学品的动态吸附表明,BPA和DEP的去除率受它们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小,在滤速为5.1~15.3 m/h的范围内BPA和DEP的去除率基本不受滤速的影响.当同时采用粉末活性炭和炭砂滤柱工艺时, PAC的吸附过程是去除污染的主要阶段,炭砂滤柱可以作为粉末活性炭的有效补充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KMnO4和Cl2均不能氧化DEP,3 mg/L的KMnO4和1.5 mg/L的Cl2可几乎完全氧化水中浓度为850 μg/L的BPA,BPA的氯化产物和KMnO4的氧化产物及其毒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5 mg/L高锰酸钾和PAC联用对去除DEP无协同作用,对去除BPA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5.
纺织洗布废水回用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纺织洗布废水具有较高的COD,浊度,电导率,处理此类废水一般都采用普通的生化处理使其达标排放。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广东某纺织品有限公司洗布废水的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企业确定的回用标准。经试验表明:臭氧投加量为30mg/L时,深度处理系统的COD去除率超过62.5%,出水COD控制在30mg/L以下,浊度<1NTU,完全达到企业确定的回用标准。纺织洗布废水回用新工艺具有处理成本很低,处理效果稳定,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6.
97.
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沸石联合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固定化,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沸石及不同组分固定化方法对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氨氮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的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16 d的驯化,氨氮去除率为90%以上;沸石吸附氨氮为快速吸附,粒径<0.5 mm的沸石的吸附容量明显大于其他粒径的沸石;不同组分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去除效率不同,各组分均有贡献,吸附容量依次为:沸石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微生物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可分为4个阶段,即沸石吸附阶段、吸附饱和及微生物适应阶段、硝化作用明显加强和沸石部分再生阶段、微生物作用良好和沸石进一步再生阶段,最终沸石吸附与生物再生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中,氨氮去除率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98.
以磷酸二氢钾(PDP)钝化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和土壤吸水实验,考察pH为3.1、4.6和5.1的模拟酸雨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淋溶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P处理显著增加了淋出液的pH、电导率、TOC和正磷酸盐态磷(ZP)含量,在淋溶初期显著降低了淋出液的Cu、Cd和Pb含量,但在淋溶后期增大了Pb含量;土壤持水量与电导率、pH、TOC和Z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土壤修复过程中,有机质的淋失、盐分含量及pH的增大可引起土壤持水能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99.
挺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挺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研究,对菖蒲等15科20种挺水植物化感抑制水华鱼腥藻等18种水华藻类的作用予以评述;归纳了挺水植物化感作用在影响藻细胞亚显微结构、酶体系活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膜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的含量等6方面的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对移植栽种植物共培养、从植物中提取化感物质和直接施加化感物质等3种类型抑制藻类的应用方式进行概述;结合当前中国水华频发、抑藻和除藻任务繁重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和应用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0.